第三五三七章 衛夫人[第1頁/共3頁]

此圖又稱為“筆陣出入斬斫圖”,正可見其用心之地點。

蔡邕的字,《述書賦》說他“啟戟彎弧,星流電轉”。

魏晉間名家,如韋誕,梁武帝說他“龍威虎振,劍拔弩張”;皇象,羊欣說他“沉著痛快”;晉元帝,《述書賦》說他“如發鉶刃,劍客得誌”;索靖,則自稱他是“銀鉤蠆尾”;又傅玄,唐人評為“如項羽投戈,荊軻執戟”。

但是,在大潮流中也不是冇有小支流。

一刀斜劈,要能斬斷犀牛大象,那需求多大的力量?

以是用“豐贍”來描述妍美,而說此類字的筋骨較弱些。

這顯現此時也存在著一種妍媚的書風。

若如此,衛夫人由此淵源而得美好之風,也非不成能之事。

據《書史會要》雲:“王曠與衛氏,世為中表,故得蔡邕書法於衛夫人,以授羲之”。

厥後有劉德升,傳聞是行書的初創人,《書斷》亦謂其書“豐贍妍美,風騷婉約”。

瘦硬顯骨力、豐潤見姿勢故也。

從女性主義的角度看,謄寫,本來就具有男性的意象。

是以她說:“下筆點畫波撇愚笨,皆須儘一身之力而送之。”

在這類環境下,書法的評價標準,常常就會重陽剛而輕陰柔。

當然,傳統書論者不會這麼以為。

《書斷》說他“雖筋骨不及,而妍華繼之”;《書後品》說他“華山碑,但覺妍冶,殊無骨氣”。

但是,這幅圖也是個謎,作者究竟是不是衛夫人,很有爭辯。

衛恒的字,彷彿就是偏於妍美的。

鐘繇亦瘦,羊欣雲:“繇與胡昭俱學於劉德升,而胡書肥、鐘書瘦”。

大略是因她名高,又曾教過王羲之書法,以是這篇教人如何寫字的文章,大師就都說出於她之手了。

是以,從這個觀點說,衛夫人若真能揭示出“插花舞女,低昂美容”之姿,反而是值得稱道的。

蔡邕之前的王次仲,《書斷》說他“奮斫揚波”“交戟橫戈兮氣雄逸”;張芝,羊欣說他“精勁絕倫”。

不過,或許這是個成心義的衝突。

衛夫人入陣斬斫之說,廣獲推許,即因為此。

但倘使此圖真為衛夫人所傳,或屬於她這一脈的筆法,則衛夫人就隻能是剛毅的氣勢了。

在此,明顯吾人極難予以結論。

為甚麼不以軟線條為主,而要誇大線條的硬度呢?因所用之羊毫本是軟毫,軟毫寫在軟紙上,當然會以勁健有力來表示其工夫。

或題為王羲之,或雲為六朝人偽托。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