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大總管羅藝一共拜托了劉義方兩項任務,第一項是與博陵方麵相約共同出兵,替朝廷掃蕩河北各郡背叛第二項便是遵循一個兩邊相互都能接管的代價,準予幽州以生鐵、馬匹和皮革互換博陵六郡的糧食這兩項和談不管達成哪一項,在外界看來都即是將博陵綁上了幽州戰車但是劉義方去了小半個月,竟然半點好處都冇撈到
“不管如何,我們便不得不防備些!突厥人最恨的便是我們幽州!”彆的幾位跟隨羅藝多年的老將建議虎賁鐵騎坐鎮邊塞,首要敵手便是突厥人從羅藝以下一向到淺顯士卒,凡是有十年以上行伍經曆者,冇人刀上少沾過突厥人的血
“他們說自家貨源代價遠低於幽州所供應,數量也能滿足軍中所需以是多謝大帥美意至於官方買賣,六郡從未製止過,天然也不會過量乾預!”
此話一落,曹元讓的氣勢頓時小了半截鐵礦、生皮和戰馬三項,是整武備戰所必須是以幽州方所提出的買賣要求,不但僅是隻對自家無益李旭治下六郡的鐵礦產量不高,生皮和戰馬更是稀缺如果李旭想生長強大氣力,幽州所供應的三樣貨色缺一不成但博陵方麵卻操縱幽州各地稅賦太高的缺點變相回絕了這個發起,並且通過貨源與代價的切磋,模糊點瞭然他們能夠還存在一個聯絡非常密切的盟友
整封信寫得文四駢六,底子不像由武人所寫但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意義幽州世人還是聽明白了,博陵軍在對付他們,並且是以一種鄙棄的目光來對付說甚麼“武將之責,但在保護”,彷彿幽州軍就是一夥餓紅了眼的強盜,打下天下來為的就是坐地分贓普通談甚麼“嚴整軍紀,多行仁義”,彷彿全天下除了他李大將軍外,彆的武將都是縱兵行凶的暴徒,遲早必遭天遣你李旭既然有聖民氣腸,為甚麼不把五個半郡的基業奉獻出來,然後歸隱林泉?還不是做著擁兵自重,尋覓恰當機遇逐鹿天下的籌算?
‘李旭身邊有個高超的謀士在指導’聽完信後,不管冒進派還是妥當派,都不約而同得出瞭如是結論對於那位近鄰的本性,本著知己知彼的動機,很多幽州將領都多少做些體味在他們看來,李旭屬於脾氣極其樸直的那類武將,很少繞彎子跟人說話包含上一次來信要求虎賁鐵騎北上草原抄突厥人後路,也是聊聊數語便將短長乾係解釋得明顯白白底子不像這一回,給了人無窮的遐想空間,實際上卻即是甚麼好處都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