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左都禦史和六部尚書一起,被稱為“大七卿”,但六部也分三六九等,左都禦史如果調任刑部、工部尚書,職位便不如之前,但調任吏部,就是妥妥的升遷。
李清懿也拉著公孫直言坐了歸去,主動開口替她問道:“聽姑母說,姑母因為吏部調任的事情,在家等了好久也冇甚麼動靜,不曉得吏部那邊可有甚麼信兒了?”
公孫直言頓了頓,秦增的話說得不明白,卻又很明白,他留意此事,還特地去看了宋振和的考評,是看李清懿的麵子上。
是以都察院與六部,氣力幾近是持平的。
何況是左“副”都禦使調任吏部尚書,幾近是連升三級。
李清懿起家迎上去,“爺。”
不過話說返來,除了體味秦增的幾個靠近人,又有誰不驚駭他的威名?
皇上公然夠奪目。
散席以後,二姑奶奶公孫直言看了老夫人一眼,讓丫頭留下知會一聲,就跟著李清懿往東院那邊去,從半路叫住了她。
秦增這話無疑是一記放心丸,公孫直言頓時胸也不悶了,氣也喘勻了,“臻哥兒,姑母不曉得該如何謝你……”
“你自去忙,我再跟侄媳婦說一會兒話。”
從大要來看,都察院的權力不如六部實在。因為六部尚書們管的是實實在在的差事,禦史卻管得比較虛,但是實際並非如此。
“姑母,有些事情我們女子吃力力量也弄不明白,擱在男人身上也許就是幾句話的事兒,這會兒臻哥兒就在東院兒,您跟我歸去稍坐,我讓他返來一趟問問就是了,何必如此煩惱?”
公孫直言有些難為情。
蘅蕪替她們掀了簾子,邊說:“這天兒委實太熱了些,奴婢先去打水給二姑奶奶和大奶奶淨淨麵。”
不一會兒,蘅蕪打了水,又讓人多端了兩隻冰盆過來。
她當即嚴峻起來。
都察院屬於朝廷清流官員的大本營,根基上不怕打擊抨擊。如果某一名官員,抨擊了都察院的禦史。第二天,幾百封彈劾奏摺能夠一起上報到內閣。
“不必,我看過姑父的考評,不會有甚麼大題目,你儘管放心歸去等著。”
秦增看了公孫直言一眼,公孫直言刹時心臟一緊。
即便朝廷閣老、六部尚書,對監察禦史們的彈劾也非常頭疼。
上回在敬雲堂,母親說甚麼也不肯鬆口去求秦增,她絕望而回,過後母親叫人送了銀錢給她,可又有甚麼用,現在想要送銀子,都不曉得要送給誰!
但李清懿這會兒神采天然,彷彿真的隻是姑姑去扣問侄兒一件小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