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世人恐怕張教主虧損,在大師的激烈要求下,張三豐又使了一遍,世人隻看了數招,心下大奇。本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冇一招不異。周顛叫道:“糟糕,糟糕!這可更加叫人胡塗啦。”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無忌,你感覺如何啦?”張無忌道:“另有三招冇健忘。”張三豐點點頭,無忌孩兒能透過劍招看到第二層次的劍意,也算是難能寶貴了,他曉得李舒崇已經真正地把握了太極劍法。而張無忌隻是略微減色於李舒崇一人罷了。他麵帶淺笑,放劍歸座。
固然方東白連換六七套劍術,縱橫竄改,奇特無方,旁觀世人隻瞧得眼都花了。張無忌卻始終持劍畫圓,旁人除張三豐、李舒崇以外,其彆人也看不懂太極劍的劍意,看到的隻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種百般的圓圈。
張無忌從張三豐那邊貫穿到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以是他要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氣得其神髓,才氣以意馭劍,隨機應變。這意義楊逍、殷天正等妙手已模糊曉得,周顛卻終究遜了一籌,這才空自憂急半天。
方東白問道:“中間使木劍嗎?”張無忌道:“是,請指教。”方東白猱身進劍,說道:“有僭了!”一劍刺出、嗤嗤聲響,內力之強,實不下於阿誰禿頂阿二,何況,他手裡還拿著那把砍金斷玉的倚天寶劍?這一招迅若奔雷,威不成擋。但是,在李舒崇眼裡,這威猛至極的一劍,倒是陽動陰靜、陽儘陰生、過剛易折呀。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深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開端來,滿臉憂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豐心想,這個李舒崇也不曉得是不是妖孽轉世,一遍就看破了太極劍陰陽變幻、以柔克剛的本質,無忌能本身悟通劍意,實屬不易,因而說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吧!”說著將手中木劍遞了給他。張無忌躬身接過,回身向方東白道:“方前輩請。”周顛抓耳搔頭,滿心擔憂。
李舒崇卻看得津津有味,他既不看劍招,也不看劍意,他所看的是舞劍過程中的“陰陽”竄改。在他看來,劍鋒是陽,劍脊則為陰;劍尖是陽,劍柄則為陰;實招是陽,虛招則為陰;進擊是陽,防備則為陰;疾招是陽,緩招則為陰;重手是陽,輕招則為陰……張三豐的每一招都是環形刺出,環形收回,化作一個個或大或小、或正或斜的圓圈,因為陰與陽在任何事物中都是對峙同一的,是以每一個圓圈中都包含著太極陰陽的竄改,隻是陰陽盛衰竄改分歧。有的是六分陰四分陽,有的則是三分陰七分陽,有的是九陰一陽,有的則是一陰九陽,偶然會此消彼長,偶然卻又陰陽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