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董卓想殺袁紹,中間的李儒製止住道:“事未可定,不成妄加相互慘殺。”袁紹手提寶劍,告彆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去了。

酒行數巡,董卓按劍道:“今皇上闇弱,不成以奉宗廟;我將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群臣心中惶怖,冇有人敢出聲製止。

謀士李儒聽了大驚,禁止道:“相國,不成。前次縱兵劫奪皇家書庫乃呂寧部將張闖和典韋所為,這張闖是鬍匪出身,常做綁架名流之事,典韋是凶犯出身,野性難馴,統領的又是不懂法度的原鬍匪兵士,當時呂寧雄師並冇有到洛陽,後因韃子入侵他的領地,呂寧才率兵返回,此事很難牽涉到他身上,以此治其罪恐難以服眾。且呂寧在幷州根深蒂固,雖兵少,然將士用命,若以此莫須有之罪治之,將其逼反,則事急也。呂寧長年和鮮卑族韃子作戰,其英勇非常,他連韃子鐵騎都不怕,我們現在不能去招惹他。何況當時如果是呂寧想和相國爭洛陽時,那相國那有機遇,呂寧當時隻是應負大將軍何進罷了。

有一日呂布一臉暴虐地對董卓建議到:“寄父大人,前十常侍反叛,幷州刺史呂寧縱兵劫奪皇家書庫,我們為何不以此治其罪、奪其兵、占其地?”

此時,中軍校尉袁紹挺身出道:“今皇上接位冇有多長時候,何況天子也無失德之處;你想廢嫡立庶,莫非是你想造反嗎?”

甲戌,董卓廢少帝辯為弘農王,奉陳留王協為帝,毒殺何太後。自主為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日驕暴。

董卓細細考慮一會,感喟道:“不錯,臨時先放過呂寧小兒,現在不能樹敵太多。”

董卓對太傅袁隗道:“你侄兒無禮,我看在你麵子,臨時恕之。廢立之事你有啥定見?”

因而命李儒宣讀道:“孝靈天子,早棄臣民;天子承嗣,海內側望。而帝資質輕浮,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範,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六合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端方寂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佳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天子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天子,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李儒讀畢,董卓叱擺佈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麵長跪,稱臣服從。又呼太後去服候敕。帝後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