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固然心中感覺好笑,但還是答道:“好好好,抓住張純,有你們的一份功績,我自會向刺史大人稟報,到時候少不了你們的犒賞。”說完派兵士上前,把那張純綁了起來,押回大牢。
張純道:“大丈夫一言既出,絕無懺悔之理,你要打便打?何來那麼多廢話。”說完提起大刀便向史阿砍去。
“好,那我們快走。”老劉說完,告彆了戲誌才史阿等人,在張頜的帶領下直奔北門而去。
本來老劉覺得本身的輕騎兵馬好,都是丘力居送來的良駒,並且配上了馬鞍、馬鐙,固然公孫瓚早走了大半個時候,但用不了兩個時候,本身就會追上他們,但是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時候了,還是冇看到公孫瓚等人的影子,隻是路麵上的馬蹄印的新舊程度,表白公孫瓚等人確切是從這條路上疇昔冇有多久。
張頜領命,帶著一百名輕馬隊奔馳而去。
老劉下了馬,來到路口前,讓兵士用火把照著路麵,細心的看了看空中上的馬蹄印。
開闊地的中間,無數的烏桓馬隊把公孫瓚帶領的一百多郡國兵團團圍住,除了最裡邊的烏桓人在那邊與大漢兵士對峙外,核心的烏桓馬隊繞著圈子縱馬奔馳,同時不時向中間那些漢軍兵士射上幾箭,這些烏桓馬隊的騎射之技公然不錯,圈中的漢軍不時有人被流矢射中,落馬身亡。
“那邊除了幾個領頭的拒不投降,被益德和子義殺了,其他大部分都已經投降了,如許吧公皓,漁陽這邊的事件你先賣力措置一下,俘虜中那些護院能夠讓他們到薊縣去做屯田兵,至於那些江湖人士如果確是受了矇蔽,也不要過分難堪他們,張純要看好了,公皓先派人把張府細心搜尋一遍,找到他們暗害造反的證據和與烏桓勾搭的來往手劄,我怕伯珪單身犯險,這就帶人去追他們,這裡的事情就交由公皓全權措置了。”
老劉帶著輕馬隊,沿著路麵上的馬蹄印記持續向北追蹤,這條路開初是向北的,但到了厥後又折向西北方向,從漁陽出來跑到現在已經有三個多時候了,應當已經到了上穀郡的地界了,老劉讓大師做好戰役籌辦,畢竟已經進了烏桓難樓部落的地盤。
領頭的一個曲長忙對老劉道:“回大人話,公孫太守帶著一百五十人持續追叛軍去了,這些人我們問過了,是張舉和張純的家眷,其彆人是庇護他們的護院,他們跑的慢,便被我們追上了,跟我們打了一仗,被我們殺了一些,其彆人便投降了,太守大人安排我們在此看著他們,等他追上其他的叛賊,把他們抓住再返來和我們一起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