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旗艦200噸,艦隊總噸位3400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未及出海,徽王府這台龐大的機器先要全速運轉,兩大船廠將統統訂單壓後,儘力出產大型艦船,火器坊放棄次一級的銅鐵,選用精鐵精銅製造龍嘯炮。根據楊長帆定下的標準,突破了福船、廣船如許的體係,以噸位重新分彆戰艦品級,效仿當代標準,分保護艦、擯除艦、巡洋艦、戰列艦四級,此四級戰艦以噸位為辨彆,500噸以下為保護艦,500-1000噸為擯除艦,1000-5000噸為巡洋艦,5000噸以上為戰列艦,如許的數據根基就是當代標準縮水5-6倍,但與葡萄牙艦隊比擬還是是完整碾壓。
麥哲倫旗艦200噸,總噸位5850噸。
全苔灣同仇敵愾,誌在四海,兵士將領與家人拜彆,南洋各路雇傭兵來此集結,重金挖來的葡萄牙中層將領亦以到位,徽王府斥資兩百萬兩,拿出近乎一半的財產,隻為豪奪四海。
據葡萄牙工程師推斷,當時與徽王府艦隊比武的東印度結合艦隊60艘擺佈戰艦,噸位不會超越三萬五千噸,而當時徽王府艦隊的噸位約為五萬噸,現在的徽王府艦隊則再次擴大了三倍。
至於炮銃,旗艦鄭和號裝備80門龍嘯大炮,內口徑達到驚世駭俗的20寸,而傳統弗朗機炮最多隻要5寸。其他擯除艦配炮40門15寸內徑虎嘯炮,保護艦30門10寸內徑狼嘯炮,艦隊總配炮數量達到4300門,約莫是當年東印度結合艦隊的兩倍,均勻口徑一樣趕超1/3,就火炮硬氣力而言,一樣達到了碾壓的程度。
僅看硬氣力,西班牙唯有集結環球精銳,出動他們引覺得傲的無敵艦隊方可一戰。
楊樂的曲聲戛但是止,俄然有些幽怨地問道:“爹,你為甚麼必然要去呢?”
但是究竟是,楊長帆所建的鄭和號,已經做到了技術程度的極限,噸位仍然冇法破萬,粗算之下約莫8500噸高低,這已經是俘虜蓋倫船的十餘倍了。
是全麵插手大帆海期間的盛宴,還是偏安一隅持續裝睡,將由新大陸戰役的勝負決定。
史學家以及官方高人吹的最邪乎的環境,鄭和旗艦的噸位為4.4萬噸,這個數字與實際中方纔下水的遼.寧.號航母相差無幾,而鄭和艦隊的總噸位能夠吹到200萬噸,21世紀新中國水兵總噸位滿打滿算也就是這個數字了。遵循如許的說法,15世紀明朝水兵的範圍就已經不亞於21世紀,與美國水兵亦有一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