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探訪有田燒[第1頁/共3頁]

“在人丁剛過兩萬的這個小鎮,具有大小瓷窯企業150多個,瓷器業是這裡的支柱財產。而本地仍在儘力發掘其延長效應,比如餐飲、觀光。天緣君,這就是最著名的保名店,請出來一邊咀嚼美食,一邊賞識瓷器。”

遵循吳天緣的瞭解,信樂窯和鈞窯有些類似之處,都是靠著窯變產生奇特美感,奧秘燦豔。

信樂燒茶具遭到村田珠光、千利休等日本茶道大師喜愛,今後名揚日本,一度被稱為“茶陶信樂”。江戶期間信樂燒迎來最鼎盛期間,信樂町幾近統統人都處置陶瓷業。

一起下來吳天緣能深切感遭到日本人的專業精力,固然都是小作坊,但都是傳承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家屬企業。

備前燒所利用的陶土取自於稻田裡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鐵的成分。是以陶器在攝氏1200度的高溫下持續燒幾天,就會閃現出分歧的的色彩。彆的徒弟操縱紅鬆木來燒陶器,紅鬆的灰燼粘在陶器上,就會構成特彆的紋樣。

吳天緣跟從山中宏明下車,徒步旅遊這個溫馨小鎮,體味一下日本的瓷器程度。

“日本瓷器業至今不到400年的汗青,在有田町的一側,坐落著有田燒得以鼓起的依托——範圍龐大的泉山瓷石場。1616年來自朝鮮半島的陶瓷名匠李參平在此地發明瞭這處日本最早的白瓷礦,並由此開端在有田一帶燒製瓷器,成為日本瓷器業的鼻祖。”

“隻要你走進日本佐賀縣的有田町,劈麵而來的,便是一片瓷器的天下。”山中有些高傲道:“從鐵路公路沿線,便可眺望各處散在的瓷窯煙囪。步入街區,沿街兩側密佈大大小小的瓷器店鋪,一眼不見絕頂。”

“當年泉山白瓷石的礦質非常超卓,乃至不消增加物便能直接燒製瓷器。而麵前的瓷石場經數百年開挖,已被削去整整一座山,但藏量仍充足豐富,能保持有田燒的持續耐久生長。更何況現在已在相鄰的熊本縣內發明新的優良瓷石礦作為首要質料來源,以是現在泉山瓷石礦的開采量已然很小,隻是作為記念供先人觀光。”

常滑燒陶器產於愛知縣常滑市,傳聞其汗青能夠追溯到1000年前。開初在燒製時全然不消釉料,其技法被稱為“天然釉”燒製法。首要產品有陶罐等。厥後常滑燒因為燒製陶管而名聲大振。現在它還因為采取朱泥,一種紅褐色黏土製造陶器而聞名,近似於耀州窯的氣勢。

吳天緣在泉山瓷石場一側,瞥見一尊這位日本“瓷祖”的泥像,鬚眉苗條、麵龐苦澀的李參平單獨盤坐在玻璃與木柱構成的神龕內閉目深思。史料顯現這位“瓷祖”是在當年豐臣秀吉對韓“撻伐”之際被帶到這裡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