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張獻忠的石鼓[第1頁/共3頁]

此次吳天緣就是按照牛峰的研討,固然前幾年在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間地區之一,但鳳凰山也是必定有寶藏的可疑地點。

“我客歲剛從老鄉家收來的大順通寶,有十幾枚,都是張獻忠留下的錢。”

吳天緣有些絕望,見慣了帝王禦寶,此次的東西真寒酸。好輕易有個西湖十景,還是個不全的冊頁,冇有甚麼值錢的玩意。

第二天石鼓帶著吳天緣來到鳳凰山荒郊野嶺的一處,開端挖,剛挖了幾下真有寶箱!

“這是王原祁的西湖六景冊頁?”

吳天緣選了幾枚,詰問道:“就這些?有冇有小平版的大順?”

“你是張獻忠留下的藏寶圖?”

“我記得當時兵荒馬亂,彷彿有一個參將把寶箱埋到地上,不過現在有冇有不曉得?”

“哎,他就是說在地裡乾活,一鋤頭挖出個小罐子,內裡有幾塊金子,另有這些銅錢,你要便宜給你。”

他拿起一把一尺多長的短劍,白玉龍紋劍,起碼也是漢朝。

此次吳天緣是邊觀光邊尋寶,山下最後一個在香港,有機遇再去不遲。牛峰的尋寶手冊記錄了很多線索,他決定先來成都玩兩天,再去鳳凰山轉轉,用異能尋寶。

“以是張獻忠在鳳凰山必然留下甚麼,他曉得要兵敗,莫非會把財寶便宜給清朝?明天去古玩城地攤轉轉,看有線索冇?”

吳天緣從速退房分開,直接去鳳凰山,就算有一點但願也要去看看。

據史料記錄,張獻忠攻陷武昌後,將明朝的楚王塞進竹轎,拋入湖中滅頂,本身則“儘取王宮中金銀上百萬,載車數百輛”。另有人說,張獻忠在四川,從各州郡的富商大賈處掠奪的財帛,少則數千兩黃金,多則上萬,拿到錢後還會殺人滅口。他還對劫掠所得財產停止嚴格的節製,立下端方:部下若私藏金銀一兩,斬百口;藏十兩,本人剝皮,斬百口。如此一來,全部四川之財儘歸張獻忠一人。

有汗青學家大略預算了一下,張獻忠起碼具有千萬兩白銀。按明末一兩白銀摺合采辦力相稱於現在的300元群眾幣計算,在阿誰年代,他具有相稱於現在30億群眾幣的財產。

“就是這裡,我記得很清楚。”

這裡就是成都?

吳天緣衝動著,這是他第二個古幣珍品,庫平一兩是公認的孤品,而大蜀通寶是五代戰亂所製,存世量極少,隻要在傳播下來的拓片上呈現過。

吳天緣看似順手拿起一個問:“老鄉如何說?”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