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引而不發(三)[第2頁/共3頁]

芙蓉辯駁道:“大將軍,你道夏氏是何許人也?且不說你抓她,太子便會出麵相救,即連娘娘昔日也受過她的好處,當庭論提及來,隻怕不好發言。何況她還事前拋出個汪氏遭人暗害的說法,如無鐵證,很難讓她低頭認罪。”

她見張諒仍然心有不平,又溫言安撫道:“姐姐曉得你的心機,現在叛軍捲土重來,恰是好男兒建功立業之時,到火線真刀真槍地掙個公侯返來,遠強過窩在宮中乾這些捕快的活動不是?。”

尚敬身居東宮要職,是須庾不離太子擺佈的人,他牽涉逆案,太子恐怕也難脫乾係。

張諒倒也不笨,立馬抓住了芙蓉話中的忽略:“你說夏氏是真凶,那隻須將她抓起來一審不就行了,哪用這麼費事?”

是以,當審判一結束,他便向李進忠推說身材不適,一個侍從也未帶,悄悄出了東宮,直奔清寧宮而來。

榮幸的是,景暄小產使得她過早現身,被皇後孃娘得知,她為了自保,不吝鋌而走險,調撥楊氏舊婢汪氏投毒行刺娘娘。這便是逆案的本相。

皇後沉聲道:“你軍中又生出何事,竟然皇上都曉得了?”

皇後見芙蓉開口提到太子,又看看一臉焦心神情的張諒,像是想起了甚麼,因而便衝著於承恩叮嚀道:“你身為主將,怎可對軍中將士濫生狐疑?回河中後務需求從嚴治軍,確保北路安然,切莫再橫肇事端。你且退下吧。”

張諒退出殿外後,皇後打個哈欠,對著芙蓉和楊全義說道:“把他派到東宮,是本宮失策了。行了,接著議我們的事吧。”

特彆是一年前太子的胞弟、威武善戰的建寧王因諫言皇後乾政被殺,皇後對身為儲君的太子更是視若眼中釘、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後快。

張諒被她問得一頭霧水,瞪大了眼睛叫道:“娘娘,臣已命人將尚敬住處團團圍住,隻待娘娘一道懿旨,便可將他拿下。娘娘如何反而顧擺佈而言它了呢。”

皇後聽完他的話,和芙蓉互換了個眼神兒,俄然問道:“本宮欲保舉你領軍前去光複東京,你可願去?”

張諒氣哼哼道:“我不明白,請女人詳示。”

芙蓉俄然插嘴問道:“於大人說的但是本來的太子左衛率傅奕?”

張諒定睛一看,此人竟是半年前代替景雲叢主持火線軍務的於承恩。

到時他們會揪住考證成果不放,反咬一口,那麼不但太子找人頂罪的做法在皇上看來不過是顧懷舊情的應急之舉,太子可保無虞,全部案情也將生逆轉,被他們引向岔路。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