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方麵已經提早籌辦好,攝像師表情彷彿蠻糟糕的模樣,估計是因為又要加班的原因,臭著臉給葉冬青拍了張照,然後讓他去接管采訪。
不曉得勞拉聽冇聽出來,他再次說道:“我是當真的,去投資亞馬遜和蘋果公司的股票,隨便在哪都能夠開戶,歸反比來你又冇有需求用錢的處所,接下來還能持續拿到人為呢。”
他們但願葉冬青能上訊息,ABC電視台的晚間訊息節目《World -News-Now》,蹭熱度反擊安迪・凱斯勒先生的某些觀點,彆的另有幾家報社,也但願能夠跟他麵劈麵停止一次專訪,聊聊本身餬口和創業方麵的事,當中也包含全美髮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紐約時報》,以及剛登載過文章的《華爾街日報》。
“以是……有同業說你家裡很有錢,傳聞在香江非常敷裕,這是真的嗎?有位網友猜想你跟一個運營貨輪的家屬存在乾係,他們的姓氏跟你一樣。”
本來葉冬青冇甚麼名譽,之前他的事蹟隻是在某個小範圍裡傳播,顛末《華爾街日報》的鼓吹以後,很多人通過這份報紙得知紐約有位華裔少年,在短時候內籌集到一大筆資金做多原油,並且從中贏利很多的動靜。
此時現在,勞拉還不清楚葉冬青的建議值多少錢,真為了這點小事跑去找卡耐克幫手,留下葉冬青單獨待在辦公室裡。
能夠看出多麼不走心,連幫葉冬青倒杯茶的意義都冇有。
“去韓國或者非洲阿誰貨幣不值錢的小國度,你賬戶裡也能具有一長串的零,加油好好乾,遵循你現在的人為……估計幾百年就能賺到那麼多了。”
記者名叫約翰・菲洛,簡樸說了些以後,兩人坐在一張辦公桌中間,對方拿著本子和灌音筆籌辦記下些要點。
這不是他想要的那種著名體例,但感受挺爽,現在在新辦公室裡翹著二郎腿,躺在真皮沙發上拿著報紙,明天刊印出來的報紙,葉冬青明天淩晨才從一名員工口中得知整件事。
《紐約時報》總部大樓自從上世紀初搬到期間廣場後,近百年都冇換過處所,早已成為標記性修建之一,他這位土生土長的紐約人熟諳路。
和整天蹲在旅店裡看電視,又或者去忙那種無聊的社區辦事比擬,自從淡水基金公司搬進新總部今後,她更喜好回到葉冬青身邊擔負小秘書,龐大的活乾不了,端茶倒水、聯絡某位員工、亦或是幫手訂購午餐之類的小事能夠讓勞拉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