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允祥與宋可進整肅軍隊,嚴律不準再有哄搶之事,有兵士衝動地指出,他們搏命拚活,冒著生命傷害與敵軍作戰,可獲得的餉銀在層層刻薄以後卻少得不幸,底子不敷養家餬口。允祥經察失實後承諾,隻要此戰得勝,回朝之時,定然向天子進言,犒賞雄師。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必必要守軍紀服軍令,不然殺無赦。
胤禛待年羹堯多番優厚,他竟由不滿足,要求對他所帶的兩萬軍士另行誇獎,以慰他們千裡馳驅之累。
蒲月的最後一日,允祥與年羹堯帶領雄師回到都城,允祥兌現了他的信譽,向胤禛進言誇獎每個兵士二十兩銀子,胤禛因為打了敗仗,龍心大悅,同時也諒解兵士的辛苦,應允了他的要求,由允祥全權賣力此事。
年羹堯始終還是天真了,胤禛既連一個異姓王都鄙吝給,又如何會捨得拿出太子之位。
年羹堯當著胤禛的麵提起廢太子,令胤禛本就不如何都雅的麵色更加陰沉,盯著與允祥爭辯不休的年羹堯一言不發。
訂交於年羹堯的肆無顧忌,允祥很多話不能放在明麵上說,是以大要看來,倒是年羹堯占了上風,正自洋洋對勁之時,一向沉默不語的張廷玉終究說道:“輔國公一片忠心,為國為民,實在令我等敬佩,隻是冊立太子事關嚴峻,需求從長計議,何況眼下皇上有四位阿哥,立哪一名也需求慎重考慮,不是三兩日便能定下來的。”
與之相對的還豐年氏,因兄長之功績,她在後宮驕狂更甚,全然不將皇後放在眼中,晨昏定省也是數日難見她來一次。至於宮中其他嬪妃,凡稍有不敬者,一概嚴懲,這般雷霆手腕,令眾嬪妃敢怒不敢言。
在年羹堯話音落下後,允祥第一個開口道:“皇上如本春秋鼎盛,立太子未免言之過早。”
相反,年羹堯那邊對此就顯得冷酷了很多,乃至另有微詞傳出,說將士在外出世入死,朝廷竟然才賞二十兩銀子,實在小器。
朝堂之上,胤禛與百官內心都明白,年羹堯所謂的立太子,不過是想立三阿哥弘晟為太子,唯有弘晟成為儲君,年家的職位纔是真正穩如泰山。
此戰以後,允祥以違背軍紀,不聽批示為由,命令統統參與哄搶的兵士一概杖責五十,哄搶最凶的那些人當場行刑,剩下的,礙於葛爾丹軍隊隨時會再度襲來,先行記下,待得戰役安定以後再行刑。
而這還不是全數,六月初,年羹堯上折,要求胤禛早日冊立太子,以穩國本;胤禛留中不發,年羹堯又持續上折數封,以後更在養心殿侃侃而談,逼著胤禛就立太子一事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