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六帶了翠淺、兒子五斤拜祭先人。
李觀此次入京,要帶李閱的宗子李庸去都城讀書,這孩子現下十歲了,因家道好,長得比平常十二歲的小子還高,就是有些清臒,眉眼也生得端莊清秀。
李庸懶得理睬他,自尋了本書讀起來。
車輪軋軋,一行幾輛馬車搖搖擺晃出了青溪縣城。
李觀揖了揖手:“大伯、各位叔父,若冇有事,少遊辭職了。若兒身子不好,她承不住的,得回家喝藥。”
這輩當中,對是目字輩的,嫡派三房都娶了與目有關的字為名像李望、李賞、李觀、李閱等,又有嫡派李大故鄉的李矚、李瞰等。
江若寧挑起車簾子,“弟妹放心,我會照顧好庸兒的。”
李十六一家又另坐了一輛。
李二老爺則是大呼起來:“少遊,你是說給李具謀了差事,不知是甚麼差事?”
“你客歲還說要跟爹學當郎中,如何不當郎中,這《百草圖》都看牢了,這就要放棄?”
江若寧母子與李觀坐了一輛馬車。
隻是,他得中秀才的事,隻得他和李觀曉得,早前原就是瞞著人的,連翠淺和江若寧都不曉得,早前隻說讓李觀去奉天府照看店鋪買賣,實則是十六去考秀才。
*
李觀想了半晌,“就叫李具,具者乃有效之人。”
李觀將妻兒的名諱記入宗祠,又記了李十六一家三口的名諱,李十六之父李二三,原是他父親二十二歲時生他,便取了李二三的名兒,到李二三娶妻生子時,因十六出世那日恰是十六日就取了十六的名字。
有多少丞相就是從翰林院出來的?
“記族譜,李具之妻鐘氏。”大老爺朗聲問道:“李具,你兒子出世年代,大名字可取了,這輩該是廣字輩,除了嫡派的子職用兩字名,按著輩分,你兒子應當叫李廣甚麼……”
周半夏道:“哥保重!嫂子,就勞你照顧庸兒。”
江若寧抱著李康,康兒手裡則握了一隻串在棒棒上的冰糖山查吃。
李觀道:“十六的姐姐、姐夫也是族中人,宅子就先由初三佳耦幫手照看,十六還暫住李家三房後宅的院子了。翻了年,十六要隨我們伉儷入京,十六已在都城謀到了差事,年節後也要到差。”
“六少爺,奴婢錯了!”冬行規端方矩地合上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