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朝堂之上,弘元帝正與一眾大臣商討著國事。
牛繼宗率先叫出聲,聲音中儘是焦心,
“宣府則是軍事重鎮,兵強馬壯,糧草儲備相對充沛,兵士作戰經曆豐富,過往多次抵抗內奸入侵,戰役力不容小覷。從這兩地調兵,可敏捷加強遼東的防備力量。”
畢自嚴緩緩落座,眉頭舒展,臉上儘是憂愁之色,深思半晌後說道:“陛下,臣也深知此事緊急。隻是現在各地災荒頻發,百姓賦稅本就艱钜,若再強行加征,恐怕會激起民變。”
吳宗達卻微微皺眉,提出疑問:“牛尚書,薊鎮、宣府一樣首要,但如果抽調過量兵力,恐怕會留下隱患。倒不如考慮從京營調兵,京營兵力薄弱,設備精美,且練習有素,若能調派精銳,說不定能解遼東之危。”
牛繼宗接著說道:“陛下,臣建議立即從鄰近的薊鎮、宣府調兵。薊鎮緊鄰遼東,軍隊耐久在此練習,熟諳北方地形與作戰環境,且馬隊浩繁,矯捷性強,能快速馳援遼東。”
畢自嚴趕緊應道:“臣遵旨。”
大臣們雖麵露迷惑,但也隻能遵旨退朝。
“這八百裡加急,難不成是邊陲又出大事了?”一個賣菜的老夫皺著眉頭,喃喃自語。
弘元帝眯了眯眼,緩緩說道:“此事我已有計算,江南環境龐大,臨時不宜輕動。”
“先從內庫裡撥二十萬兩作為軍餉,臨時應急,贓官貪吏一事,你要多多上心,儘快辦好!”
弘元帝停下腳步,抬眼看向世人,沉聲道:“女真雄師壓境撫順關,守勢狠惡,撫順關岌岌可危。蒙古雄師也在邊疆蠢蠢欲動,隨時能夠進犯。現在這遼東局勢,已到了千鈞一髮之際。”
“陛下,但是遼東局勢危急?”牛繼宗率先開口,神采焦心。
小寺人將文書呈到弘元帝麵前,弘元帝敏捷展開,目光如電掃過紙麵,神采刹時凝重起來。
“臣遵旨!”溫體仁領命。
“若撫順關一破,遼東流派大開,女真與蒙古聯軍長驅直入,結果不堪假想啊!”
他看完後,沉默半晌,隨後大聲宣佈:“本日朝堂議事臨時到此,諸位愛卿退下吧。”
弘元帝又與幾位大臣就一些細節題目停止了參議,直到深夜,才讓幾位大臣退下。
未幾時,信使便到達了皇宮,在宮門前翻身上馬,顧不得喘口氣,便手持軍情文書,一起小跑著進入了皇宮。
弘元帝抬手錶示畢自嚴坐下,神采凝重且滿含等候地說道:“畢愛卿,現在遼東戰事吃緊,兵餉一事刻不容緩。你我二人好好合計合計,究竟如何才氣儘快籌措到軍餉,充分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