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考的桌案上擺著的,是與答卷編號相對應的五十份謄卷。

司徒昭也就翻開裝著前十名的匣子看了看,便對勁的點了點頭。

可這“財帛上繳,概不退還”又是如何一回事兒?

副考官戶部郎中指著擺在最前頭一份道:“下官覺得,這份堪為案首。”

有其父必有其女……

說道甚麼呢?

如果得中,這功名天然是你的。

“非常公道。陳道然你來,將這姓名籍貫上的封條拆了。吏部侍中,這科考取士和你們吏部多少也有些乾係,便由你來謄寫吧。”

如有人因各種事端遲誤了幾年科考,現在等不及想跳過前兩場的,直接去考了院試反倒更加便宜。

這份旨意,參照了原有的“捐監”“納監”製,卻又將這項軌製改的臉孔全非。

以樸直的陳道然為主考,便是為了製止彆的考官暗中有所行動。

“好了,這便拆卷吧。”

七今後,拆卷。

未取中的答卷都是直接封存了的,並不會拆看再看。

實在是端莊讀過四書五經的女人未幾,能了局一試的,也就這些個了。

但是現在林沁冇故意機道賀了。

可惜,個個兒铩羽而歸。

畢竟去歲的事兒瞞得不好,聖上略聽了一耳朵。

司徒昭很有興趣的站在一旁,看兩人拆卷。

黛玉的縣試纔是頂要緊的!

這也是林如海和林沁籌議過,一力圖來的。

誰知他閒不住,叫人把答卷搬來親身看了,倒是更多了一重保障。

這頭一份拆的,便是案首的答卷。

仲春初,聖上又下了新的旨意。

陳道然道了聲萬幸,便將前十名的卷子鋪了開來,批示著眾考官評看。

一一閱看後,皆說同意。

林沁帶著黛玉在演武場上練手腕子上的力量,免得下筆偏軟露了底。

新定“納資招考”之策,還是先在京中試行。

拆卷看的是筆跡。

隻可惜,現在這朝堂上,賢人乾綱專斷,老賢人積威猶在,宗室王爺也總無二話。

倒叫司徒昭平白得了很多進賬。

仲春初十會試,確有幾人頗是自大,納了資財,去了會試。

拆卷後,看著筆跡上佳的,略加上幾分;筆跡欠佳的,略減去幾分。

讓鐘沅瀾親身巡考,是為了包管女子考院的答卷不會被人做上標記。

由聖上親身核閱後,再將所中之人的姓名籍貫謄寫下來。

“歸正朕瞧著極是公允的。如有不平,找安國公說道去!”

封條剛一拆下,陳道然臉就綠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