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慈文點點頭,接著林嵐的話說下去,道:“你能想到這裡,以後的事情也就很好考慮出來了。當時山西高氏是出了名的地主,家中良田萬頃,但還未到富可敵國的境地,吳中平就用高氏幫助的幾十萬斤糧草,和當時大夏風頭正盛的呼延烈陽做了買賣。”
阮慈文猜疑道:“另有更熟諳這件事的人?不成能!這事情連我都是親身問過吳中平才得知,他怎會把這類性命攸關的事情奉告你?”
“永慶年,你都已經在江南了,西寧產生了甚麼事,想來也隻是你猜想罷了。既然你猜獲得,我天然也猜獲得。大夏人本就少,每到寒冬就南下或者東進,入侵我大京燒殺劫掠,那種能夠逼瘋人的水災,想來那些蠻子是籌辦再行南下了。隻不過此乃背水一戰,西寧雄師即便是能夠守住邊關,恐怕也得支出慘痛的代價。”
林嵐笑道:“我這裡另有一個比你更加熟諳這件事的人。既然如此,那麼運營這件事情的三小我我也就明白了,一個是吳中平,一個是高司禮,彆的一個天然就是呼延烈陽了。”
“你的意義,我們現在去談和,反而是弊端的?”
“能夠洪督軍的話更加有分量吧?”
林嵐說道:“既然如此,我看讓大夏墮入內鬨,纔是現在最好的局麵。”
阮慈文鄙夷地看了眼林嵐,說道:“是又如何?你還冇說這知情的這小我是誰?”
當初林嵐便問過書院的夫子,但是獲得的答案也隻是戰事過於快,冇有詳細的質料考據。
阮慈文點了點頭,又搖點頭,說道:“戰事誰能有料得準?如果吳中平有實足的掌控,何必再等上幾年?倒是幾年以後,一旦你所製的火槍批量製造出來,想必戰局將是一邊倒的局麵,既然一樣是冒風險,何必冒更大的風險呢?”
吳中平天然也不會說,永慶大捷,直接讓西寧軍一下子多了幾萬鐵騎,現在這股雄師,成了呼延烈陽最為顧忌的心頭大患。至於高司禮,更加不會流露一絲一毫,這事情就算爛在肚子裡,都比說出去要好。
“策劃此事的三人是誰?”
“嗬嗬,被呼延烈陽趕到西北的三個部族,現在兼併了西北最好的貿易要道,呼延烈陽追悔莫及,死都想不到絲綢之路一通,反而是將最好的寶地拱手送人了,現在又要趕走他們,如果這個時候,我將當初阿誰呼延一族的皇子拿來作文章,你感覺會如何?”(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