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狗究竟大哥昏聵,還是在隴東被殺滅了心智,又或壯子俱死隴東?以此戔戔婢生賤奴,竟敢苛求軍資大城?”
麵對如此大好局麵,張駿也隻能勉強責備,不敢將這些涼地豪強完整閃在一邊,又將此前閒置的涼地人士加以拔用,分遣東進。
但是跟著胡戎垂垂被打算,道也垂垂改製爲縣,但隴上還是留下狄道、羌道等古稱。
隴上陣勢又分歧於關中那種得天獨厚的平坦,本身便地基甚高,境域當中又溝壑縱橫、山嶺浩繁、週迴百轉,因而便構成一種川坪交叉的地貌。所謂的川便是河道淤積所形成的狹長穀地,而坪則就是大塊陂塬被河道、地動所切割成陣勢頗高的小地塊。
但是很快劉曜入關,又對隴上策動起了打擊,張氏河南之地儘失,以黃河為界稱臣於漢趙。以後到來的羯趙一樣是陝西惡客,隴上群胡望風而降,使得張氏在隴上一向難於運營。但以後不久便發作了石虎南征的淮水大戰,羯國為之崩潰分裂,更加有力再節製其關中力量。
待到反應過來以後,張瓘已是頓足怒罵連連,隻是他口中奸賊究竟何人,現在也說不清楚。眼下的他,隻能一邊思計挽救,一邊派人飛報後路,叨教該要如何應對長驅直入的晉軍王師。
總之,他要抓緊統統時候,趕在那些摘桃子的人到來之前結束隴上戰事,全此功業。
餐食飲用過半,張瓘才放動手邊刀具,昂首扣問道:“羌狗遣質可曾到來?”
與此同時,姚弋仲如此火急要退入上邽的企圖也讓張瓘心存猜疑,敏捷調派遊騎向東飛探,而後便得知一個驚人的動靜:晉軍已經行出隴道,並且已經霸占隴上流派的隴城!遵循如許一個速率,或許旬日以後便要直入略陽川突入隴上!
固然無從反對,但並不料味著張瓘就全無應對之法,停駐於甘穀川這一段時候裡,他一方麵將族弟張邕分批將隨軍之眾遷回河西,減輕雄師負重的同時也將這些人眾轉化為實在可控的戰獲。另一方麵便是抓緊勒取沿途縣鄉豪強捐輸資用,為此不吝濫賞功位。
但涼州畢竟地處邊疆,張氏固然運營數代之久、免於大範圍的戰亂侵犯,但是在整合西逃權勢並涼州本土豪強的過程中也不免內鬨。
但是這當中又有一個好處分派的題目,本來涼州那些大族也是樂見邊患消弭,權勢增益,但是跟著東路撻伐服從越大,張駿也垂垂有了完整擺脫這些大族掣肘的企圖,慢慢將涼州大族如宋氏、索氏等族人抽出,轉而拉攏隴上本地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