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子眼瞼微垂,靜聽韓晃陳述。韓晃所言敵情異變,最首要便是兩點,一者對於陳光所擁部眾、丁口估計出錯,本來都督府估計陳光所擁卒、丁合共應在五六萬之間,但僅僅核心的打掃便俘獲丁口三萬餘眾,陳光權勢核心的雍丘、外黃、倉垣等地必定隻多很多。
沈哲子在蔡水畔逗留一會兒,叮嚀隨行屬官們儘快打算擴大補葺蔡水的範圍,短期以內陳留戰事未有好轉跡象,保持眼下兵力以外或許還要持續增軍,對輜重運力的要求不免更大。並且將來一旦石堪提兵南來作戰,雄師如果悠長對峙下來,偷襲糧道乃是必修科目,以是便利的水道越多,戰術矯捷度就越大。
淮南軍大修修建在蔡水四周、築土堆成的高崗上,營盤之大不遜城池。這實在也是沈哲子的唆使,這一座營盤在定亂結束以後將會作為修建新城的根本,以便於快速在光複地上建立起屯田民生據點。
世人還在議事,俄然帳外有兵卒彙報言是陳光亂軍遣使求見。
比如淮南軍今次主攻的高氏陂,本來隻是一座獨立的陂澤,成果陳光在這幾年時候裡驅用民力發掘數條長達幾十裡的水溝,將東麵的白洋陂與高氏陂勾連起來,同時連掘十數座蓄水埭池,令得高氏陂範圍擴大近乎一半,將雍丘全部西南邊向俱都包抄起來。
此前淮南對陳光擁眾的估計,一者是通過打量鄉籍預算出逃人丁,一者是內應互市奉告,一者是頻繁的小股標兵擾亂盤點。這幾個彆例得出的結論實在都很細緻,這也無怪淮南都督府質料彙集倒黴,能夠連陳光本身都說不清楚眼下到底有多少人托庇他而活。要曉得就連淮南都督府如此高效的行政構架,治下六郡都不免蔭戶藏匿,更不要說次序本就混亂的亂軍了。
他並非妄自陋劣,也深知這些生民們如果在淮南都督府治下餬口,遠比跟隨陳光境遇要好很多。但旁人一定認同,這些鄉民或是被迫或是主動的投奔陳光亂軍,成群結隊湧向一條暗淡無光、越行越窄的死路,終究無緣分潤淮南強大的紅利,反而成為飼料、營養被用非常殘暴的體例消化接收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