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軍火線督戰的乃是伏波將軍劉徵,帶領七八名火線將領遠出以迎,同時快速彙報眼下火線排兵佈陣的情勢。
“隻要五千餘人出戰?”
劉徵話還冇有講完,石虎身後已經衝出兩員戰將,戟指其人怒喝說道。在場眾將,包含劉徵在內幾名徐州將領神態俱都為之一凜,有幾人當即便上前一步立於劉徵身後,以示態度。
但這也並不料味著那些奴兵能夠幸脫於難,因為淮南軍戰船火線多有纜繩連接滾輪。這些滾輪橫軸串連,在水流的打擊下彷彿車輪普通在水麵轉動,木輪表裡都鑲嵌著鐵刺,那些浮於江麵的奴兵凡被卷中,馬上便是血肉分離,在戰艦後鋪成一條觸目驚心的血浪!
“反擊!”
當船加快到了必然的程度,船上的棹夫兵卒們便在兵長呼號指令下快速分開本來的位置,轉移到船後各負浮板沿纜繩蕩下入水,火線自有走舸輕舟快速馳來驅逐上船。
衝在最火線的鬥艦戰船在將要到達奴軍所殘留的船陣時,當即便轉舵往側翼而去停止包抄,同時將奴船逼得更加合攏。這些戰船所讓開的正麵方向,旋即就被後繼舟船所彌補,而後又是新一輪的投石與巨弩轟炸!
“啟稟大王,水戰傷亡慘痛,劉將軍叨教大王,是否還要與淮南軍強戰水上?”
可題目是,這些戰船此中近半都是倉促打造,乃至有相稱一部分都還冇有載兵飛行查驗過。並且此中大中型戰船實在太少,大多都是偏小型的船隻,船上幾近冇有裝載多少軍器。近似淮南軍戰船那樣拍竿、強弩、撞木、投石機等諸械俱備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派再多舟船兵眾下水迎戰,也難憑著人數上的上風而彌補械用的不敷。
如果石勒仍在,得知石虎以如許的體例擺脫淮南軍膠葛從而脫戰撤兵,若不施以重懲,表裡民氣都將崩壞!
當火線標兵將動靜通報到前鋒督將路永艦船上時,路永略加思忖便明白了石虎的企圖,對另一側的曹納笑語道:“季龍已是技窮,要純以人眾妄圖能夠硬阻我軍於江上,可見已無奮戰之心。”
劉徵聽到石虎還是剛強己見,畢竟還是不敢再作對峙,趕緊又叩首請罪,而後纔在親兵攙扶下立起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