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會稽內史沈充進位鎮軍將軍、東揚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督東揚、交、廣、寧四州軍事,同時加錄尚書事。最後這一條,是庾懌硬要加上去的,因為在他看來現在的中樞實在是權弱,沈充加錄尚書事必然程度上能夠對他的事權有所彌補。
吳人對於這件事的熱忱,不但震驚了京口諸公,就連沈哲子都是大受震驚。東揚州募軍令方纔收回,不旋踵便讓全部吳中騷動不已。更遠處的會稽、吳興環境如何,沈哲子還不知,但是近處的吳郡幾近是一整家後輩往南去當兵。更有甚者,就連京口這裡早已經進仕的吳中後輩都棄官南去當兵。
滾滾浪聲當中,大船由遠及近,極目望去,已經能夠看到大船上佈陣執戈、密密麻麻的人影。俄然,船上響起了短促渾厚的軍鼓聲,繼而便是響徹雲霄的歌頌聲:“江漢湯湯,武夫洸洸。運營四方,勝利於王……”
沈哲子聽到這歌頌聲,心內先是一樂,東揚軍所歌這詩篇出自《詩經。風雅》,講的是召虎奉王命破淮夷,彷彿已經以王師自居,而將曆陽部斥為東夷。但是起初的曆陽軍那但是以勤王正師過江,而吳人軍隊大抵纔是真正的蠻夷之屬吧。現在忠逆易位,實在可稱弔詭。
運兵大船自運河南緩緩駛來,起首映入視線的便是船首那頂風招展的東揚州大旗,單此一幕,便已經讓人衝動得不能自已。
新立一州,本來是伴跟著大量的煩瑣事情,本來的行政構架要梳理,州郡之間的籍冊要交割,最首要的是考覈丁籍停止土斷,冇有一年半載是完成不了的。但是現在事從權宜,國難為先,其他諸事都可不計,最首要的是軍事班底要快速搭建起來。
但這些都不成題目,朝廷情願讓步準予吳中立州,對吳人而言已經是一個莫大勝利。以往哪怕冇有這個名分,他們也要出人出糧的舉義。現在是用賦稅幫助吳中後輩兵,天然冇有甚麼牢騷。
男兒被金甲,鋒刃流寒芒。吳人多義士,破膽與君嘗!中朝以降,吳中多少難厄,能夠說是一寸鄉土便滲入了數分村夫熱血!幾次舉義,血戰桑梓,但在朝堂諸公看來,吳人向來都是無義、不成信重之流!
沈充身被重甲,頭戴虎頭兜鍪,腰懸長劍,手持旌節,在親兵們簇擁下行至岸上,麵對世人深深見禮道:“充身受皇恩詔令、父老厚望,東揚募軍,現在已十軍畢集!來日血戰不辭,不使賊虜侵我鄉土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