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盾方陣、胸甲劍士、弓箭手和披甲戰象構成中軍,而各有一群馬隊遊離在軍隊的兩側。
披甲戰象!古典期間最令人堵塞的兵種,真正意義上的當代坦克。
一名戴著白銀麵具的男人在侍衛的拱衛下,站在馬車的王座之前,毫無疑問,他就是這支軍隊的魁首。
巴克特裡亞王國,也是從塞琉古帝國東方領地中分裂出來的一個國度,塞琉古的統治核心在敘利亞,巴克特裡亞則是在中亞草原上。因為路途實在太遠,外加巴克特裡亞的氣力不俗,以是塞琉古已經承認了巴克特裡亞的獨立,隻不過名義上仍然保有對巴克特裡亞的宗主職位。
一名穿著光鮮富麗過甚,乃至於顯得有些花枝招展且風趣的司號兵從行列中走出,吹響了他手中的象牙號角,隨後又作出了一副朗讀的模樣。隨後對方的步兵戰團以中軸線為準,有序地分開成兩部分,在雄師的中心讓出了一條的通道。
當然,大象這類不穩定的生物是一把雙刃劍,即便是練習有素的大象也會有發瘋的時候,而大象建議瘋來,連本身人都驚駭。
對方軍隊越來越近,漢軍兵士們的神采也是越來越凝重,固然不驚駭敵手,但是大師也不是瞎子。對方兵力較著是數倍於漢軍,外加這一身豪華設備的精銳模樣,誰都曉得這一戰不好打。
記得在汗青上,正處於上升期練習有素的羅馬軍團,在和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交兵之時,就曾經被大象軍團血虐。厥後羅馬與迦太基對戰之時,更是長年被大象軍團安排的瑟瑟顫栗。
從步隊構成來看,這支軍隊的戰術應當還是亞曆山大當年征服亞洲的老套路,方陣步兵共同劍盾步兵扛線,重裝馬隊衝破敵軍側翼,再掉頭反打構成兩麵夾攻。這個戰術總的來講還是很簡樸的,純靠氣力說話。隻要步兵夠剛,就能扛住戰線!隻要馬隊夠狠,就能打穿敵方側翼!
霍邯將使者請入了帳內,叮嚀兵士們擺酒接待。白髮蒼蒼的使者說了幾句霍邯聽不懂的希臘語,霍邯則用波斯語向對方問好。作為交際職員,老者天然也是會波斯語的,因而兩邊用波斯語交換了起來。
塞琉古帝國事亞曆山大的繼業者中版圖最大的國度,幾近具有亞曆山大帝國的全部亞洲部分。鼎盛期間的塞琉古帝國國土西起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並一度占據埃及,向東則直接打到了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道域,國土麵積達到350萬平方千米,人丁超越了1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