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島被“租借”給大漢了,且是無償無窮期的租借,大漢海軍的戰艦群還不竭在遠洋巡弋,巽加王朝本色上是落空了東部出海口。
俗話說得好,造化弄人,若非在蠻夷邸呆了十餘載,竇蟠打仗了諸多外邦使臣,又因小我興趣,學了很多外邦說話,密查到諸多外邦民情,他也不會被張騫看重的。
竇蟠乃是竇氏外戚的旁支後輩,昔年竇氏家主竇浚為大行令,將很多竇氏後輩拔擢到大行府任官,竇蟠亦在此中。
竇蟠會心,躬身道:“便是如此,就煩勞殿下了!”
巽加君臣就算再蠢,也發覺到不太對勁,不免對大漢多作防備,在恒水中下流流域部下重兵,唯恐大漢海軍沿恒水溯流而上,侵入巽加要地,乃至奇襲傍水而建的巽加都城華氏城。
竇蟠自是欣喜若狂,曉得隻要持續如此行事,待得今後屆滿返京,加官進爵絕非期望啊!
竇蟠麵色沉凝,毫不粉飾本身對案達羅人的仇恨:“鄙人本覺得巽加未出兵征討這些異教徒,乃是出於仁慈,不肯見得生靈塗炭,但是此番案達羅人擄我漢船,屠我漢人,可見他們皆是些未野蠻的殘暴蠻夷,與禽獸無疑,巽加為何還要聽任他們為禍世人?”
他雖出身竇氏,卻非竇氏本家的嫡派後輩,這是不幸也是大幸。
昔年凱撒大帝麾下的馬其頓雄師何其剽悍,連波斯帝都城毀滅了,卻硬是啃不下身毒這片各處是黃金和香料的寶地。
竇蟠不但遣親衛前去仰光軍港,向大漢海軍傳訊求援,更是求見巽加儲君普林達卡,向他報告百乘王朝的蠻橫暴行。
朝臣們原覺得張騫是存著要給竇氏小我情,才拔擢其旁支後輩竇蟠,然待得大漢與巽加王朝簽訂仰光和約,張騫竟再度保舉竇蟠,讓他執節出使並常駐巽加王都,朝臣們才覺著張騫確是因著惜才而拔擢竇蟠的。
張騫曾拍著他的肩膀,如是道。
竇蟠是個識時務的,且曾蹉跎十餘載,一起行來不輕易,曉得惜福,曉得要兢兢業業的忠君任事,以免官位不保。
或許,正因受限於過往經曆,巽加君臣竟是同意仰光和約中的條目,不但向大漢軍民消弭海禁,更是在恒河入海口的部分大島興建船埠和坊市,劃爲兩國互市之地,且準予大漢“租借”此中最大的波拉島。
此番百乘王朝調派舟兵劫奪漢商船隊,搏鬥漢人,最早獲得動靜的恰是竇蟠。
普林達卡可不傻,淡淡笑道:“使臣也不必出言激我,想讓我巽加出兵替那些漢民複仇,父王怕是不會準允的,然若能讓婆羅門聖僧出麵,號令教眾搏鬥佛門信眾,倒也非不成,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