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1頁/共4頁]

漢廷“準允”烏桓各部到漠南牧羊已四年不足,大漢各處塞北邊市愈發昌隆,買賣量最為龐大的買賣,無疑就是買賣牲口。

塞北本是不產毛驢的,然近年烏桓各部皆從關中和燕北等地購入了大量毛驢,放到漠南草原畜養,乃至還購入很多極難下崽的騾子。

劉徹複又看向少府卿陳煌,出言問道:“漠南每歲產出羊毛可否足供我大漢毛紡業?”

劉徹微微頜首,毛織品的溫馨度和品比擬不得絲綢,保暖也比不得皮裘,代價又比棉織品高貴很多,約莫屬於中端產品,現下大漢可冇有充足的所謂中產階層,這意味著中端產品的市道需求終歸是有限的。

六十萬足以,不必更多,亦不樂見更多。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烏桓購入的毛驢和騾子雖是很多,然每歲出售給漢商的棉羊毛和肉羊的數量卻更加龐大,馬匹數量則逐年減少,蓋因漢廷不但嚴禁烏桓牧馬漠南,更從烏桓各部手中半強迫性的采辦多量良馬,尤是那些上好的禾中馬。

烏桓人完整擺脫了匈奴近百年的殘暴壓榨,不再困守烏桓山脈,靠著數場大戰的戰時緝獲,在大漢邊市采辦到充沛的糧油,使得族人再不受溫飽交煎之苦。

郅都曾坐鎮大漢北方邊疆多年,對烏桓諸事知之甚深,朗聲道:“回陛下,臣覺得好參照朝鮮前例,以烏桓騎射編列仆參軍,調派至倭島,剿滅倭奴!”

過往十餘載,烏桓臣附於大漢,藉著漢廷供應的糧草兵械組建起十萬烏桓騎射,更服從大漢天子征調,頻頻出兵撻伐外族。

諸位公卿皆乃心機通透之人,曉得天子陛下雖是斥責太子,實則也是在警省他們對此事要“慎言”,切勿對外鼓吹,忙是紛繁出言替太子殿下緩頰。

劉徹沉默很久,揚眉道。

劉徹冇再理睬深揖不起的劉沐,轉而看向太尉郅都,問道:“太尉覺得如何?”

若非能在漠南草原為漢人牧羊,光靠過往戰時緝獲的財賄,烏桓各部早已坐吃山空,冇法從大漢邊市買到充足糧油,指不定要鬨出大饑荒。

陳煌果是不假思考道:“回稟陛下,因著棉織品價廉物美,加上桑蠶農藝大進,江陵等地產出的絲品大增,且質地比過往更佳,故權貴多著絲緞,百姓多買棉衣,毛紡衣物的市道需求雖仍逐年遞增,卻已漸趨緩,漠南放牧的羊群隻須持續豢養繁育,倒也不必再分外增加畜養量,免得供過於求。”

“大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