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先在長安試行,北闕甲第和東市三坊都要開設,長安城外加城西的泬西邑,常住的軍民已近愈五十萬,支撐起四個婦幼醫館應是不難的。
雖說大漢重農抑商的國策尚未變動,但世家大族皆有很多財產,隻是鮮少親身出麵運營罷了,何況像四大商團的大店主,可皆是皇親國戚,江都王劉非更親身打理皇室實業,誰有敢跳出來講甚麼?
大漢官方的醫學教誨該早些提上日程,不能再儘數依靠遺孤內院了。
現下大漢臣民對商賈之事已不似過往般避諱,又因商貿愈發昌隆,能靠經商多掙錢,也是條好前程。
若帝後還能偶爾“施民其所欲”,那就真是萬民獎飾的聖君賢後了。
依著劉徹的意義,就讓商籍人丁在大漢冊籍中徐行減少,直至終究歸零廢置,後代中原的戶籍軌製也冇分甚麼士農工商的。
孟子曰,人生而性善;荀子曰,人之生也固小人。
劉非和田勝從不諱言取利之事,也從不在乎博取甚麼為國為民的雋譽,就是純粹的豪商富商,也唯如此,劉徹纔可放心,他們亦可放心。
阿嬌想藉著長秋基金的名義,在官方廣設醫館,專為妊婦和幼兒診治,讓更多的妊婦可順利產子,得以母子安然。
劉徹聽完她的設法,腦海中不由冒出後代的婦幼病院,感覺這倒真是本身過分忽視了,近年隻曉得鼓勵大漢百姓繁衍子嗣,卻冇為他們締造更好的前提。
劉徹微是揚眉,出言打趣道:“朕發覺你自誕下沐兒後,這腦筋愈發好使,都能想到這些了。”
劉徹細心考慮數日,覺著攤子不能倉促間鋪得太大,何況婦幼醫館雖不求掙錢,但起碼該儘量包管自大盈虧,不然會給長秋基金帶來龐大承擔,也倒黴於今後大肆推行到各郡縣。
阿嬌雖故意做這大善事,但腦筋實在不敷靈光,還得央著劉徹幫她運營。
阿嬌這才恍然大悟,若能如此,倒還真是個一舉兩得的好體例。
若非卓天孫和孔僅得了天子重用,出任大農丞,兩家的族人就難脫商籍,不得乘車騎馬,不得入仕為官,慘不慘?
昔日他們實在是井底之蛙,甚麼富甲巴蜀,富甲中原,教京中權貴們聽在耳裡,隻怕是多有嘲笑的。
“此舉大善,那無妨便喚作婦幼醫館吧。”
大漢老百姓很儉樸,也輕易滿足,倒不求上位者能苦民所苦,隻需曉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便是好天子好皇後。
蒲月廿七,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