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初,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悄悄開門招生。
當今太學內諸多分院皆設院監,下轄多少博士仆射,博士仆射又各領多少博士精研某類技藝或經史,博士可收數名博士弟子。
漢初數朝實在遵守著高祖劉邦昔年向百姓“約法三章”的初誌,又因信奉黃老之術,確是不如何管束百姓的。
正因如此,漢初民風非常自在,學風也隨之開放,很有規複先秦時百家爭鳴的苗頭。
長安學區劃設後,劉徹又召見江都王劉非和國舅田勝,讓他們以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的名義,在長安學區創設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以便加快對百業匠師乃至工商辦理人才的體係教誨。
四大商團雖派出大量的掌事四周指導,但跟著攤子愈鋪愈大,他們自家鋪麵和作坊的人手都已捉襟見肘,實在冇甚麼餘力去手把手的指導周邊財產的商賈。
比方重農抑商的國策,商賈雖不得入仕為官,出門不能騎馬乘車,但府內僮仆為數浩繁,更多有家貲巨億,擁宅邸良田無數者,還是過得清閒安閒,鮮少憂心被官府強征家財。
劉非和田勝覺著創設這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很有需求,自是欣然應諾。
或許後代人已鮮少提及,但百家學養卻早已雕刻入漢人的骨肉當中,隻是我等多是數典忘祖,隻記得儒家罷了,細細沉思,若非有諸子百家的精力傳承,炎黃子孫光憑儒家能停直腰桿,高喊民族答覆麼?
天子劉徹兩手一攤,聳肩表示無法:“那甚麼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皆為私學,江都王和國舅既是買了宅院,那他們樂意用來辦私學,又樂意取這名頭,朕又能為之何如?”
長安學區圈的地本屬北闕甲第,乃是寸土寸金的權貴聚居區,且是毗鄰未央宮最精華的地段。
畢竟大行令竇浚為人辦事甚為妥當,近年清河百貨獲得了驚天暴利,他也不忘分潤授予竇氏交好的保守派大臣們,讓他們也沾叨光。
何況四大商團從建立伊始,就極其正視商譽,對品格要求極其嚴苛,寧肯虧蝕都不肯作那以次充好的破事。
說得再多,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罷了。
博士弟子已非太門生,而是儘皆得賜官身,得享朝廷秩俸,與平常學子已大為分歧了。
四大商團的主事者實是瞧不上那點罰金的,隻想藉此催促那些商賈今後再多減輕視,然商賈們也非常難堪,他們多是難明那諸多章程的企圖,又如何嚴格遵守呢?
他是個未雨綢繆的奪目人,既知將來竇氏必會在朝中失勢,那現下就該好好運營“官脈”,竇氏子孫將來應是能用得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