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1頁/共4頁]

小屁孩們最愛聽先生講故事,近年新華書局出了很多長幼皆宜的新話本,長安週報也刊載著很多奇聞軼事,隻是家中爹孃不識字,小屁孩們隻能每日跑到坊間或村頭的大樹下,聽識字的耄老們斷斷續續的講幾段,壓根聽得不過癮。

很多遺孤院的學子們感念院內先生們的教誨之恩,也想著能如他們般教書育人。

不求甚麼弟子三千,桃李滿天下,好歹能豐衣足食不是?

京畿百姓近年不但能吃飽穿暖,略微勤奮肯乾的,家中已很不足貲了,對家中後代的教誨愈發正視起來。

孩童們更是歡暢,瞧著蒙學先生們皆和顏悅色的,可不似家中長輩先前說的,如果犯了錯,會被繃著臉的老先生用戒尺狠狠打手心。

劉徹是明智到冷血的脾氣,不成能將極其有限教誨的資本華侈在少數孩童身上。

現下到得三伏天,蒙館進入暑休,孩童們得以休歇避暑,高興歡娛之餘,卻又很有些不捨,故事就冇得聽了不是?

明顯是個尚未闊彆尿床大業的小屁孩,偏天生了萬千懷春少女的夢中戀人,這特麼叫甚麼事?

天子陛下對官辦蒙學非常正視,蒙學先生們的月例皆是兩千大錢往上,歇館的三個月還是給付月例,即便不算辦學賞金,每歲也有兩萬餘錢,能買兩百多石粟穀,比很多官府吏員的秩俸還高。

蒙學先生們得了安逸,則紛繁尋親探友,過得悠哉悠哉。

中原百姓向來是務實的,樸實的代價觀裡也不乏遠見,對家中後代的教養更捨得砸下本錢。

蒙館雖收了束脩,但先生們的月例卻與束脩不相乾的,每歲太常府和禦史府皆會派來學監巡查及評鑒,辦得好的蒙館會有呼應賞金,且先生們的月例也會進步,辦得不好的蒙館,那館內先生就得回返太常府文教司重新培訓,甚或打消任命了。

劉徹行事向來如此,要鼓勵百姓務工,就大幅進步工匠支出,要吸引有學問之人投身教誨,就要給教書先生豐富月例。

現下蒙學先生就不時念給他們聽,講得栩栩如生,且是連著講的,那真真過癮極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立德建功立言。

既是朝廷的人,那應是有大本領,年事輕也不打緊。

跟著京畿百姓餬口愈發富庶,他們對朝廷和官府的信賴度已暴漲到驚人的高度,對太上皇和天子的崇拜敬佩尤其狂熱,容不得旁人說這兩位賢君聖主的半分不是。

在這年代,豪門後輩想出頭,不輕易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