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1頁/共4頁]

非隻朝鮮慘遭進犯,便連狹長半島南端的三韓之地都冇能倖免。

大江以南的郡縣尚未大肆開辟,又要推動產業化過程,不差遣百姓服沉重的徭役,那就隻能靠外族仆從了。

要組建遠洋商船隊,除卻需求健壯堅毅的海船,還需有大量經曆豐富的操船海員和羅盤士。

捕奴隊擄掠到的三韓仆從皆由大漢朝廷出貲,以每口一萬五千錢的代價當場采辦,用以興建海陸船埠和軍鎮,現下早已連續完工。

現下彆說京畿的太倉,便是各郡縣的常平倉都儲滿存糧,陳糧未清,新糧又入,倒是有些近似後代的隋朝了。

各世家大族也不傻,邊是持續倚靠雇傭到的戰列艦往釜山軍鎮增派捕奴隊,邊是組建船隊,從大河乃至大江出海,能不能販運貨色且先不提,單是各地海象和詳細海圖便需儘速摸清。

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唯有讓臣民瞧見真逼真切的收益,這才氣激起他們對帆海的興趣。

這行軍線路他們頗是熟諳,恰是數年前出兵毀滅扶餘國時,烏桓雄師走的線路,不同隻是穿越不鹹山南麓後,昔日滅扶餘是要北上,今夕征討朝鮮是要南下罷了。

其他六萬烏桓騎射則在朝鮮北方四周燒殺擄掠,精乾男人擄為仆從,押往遼東邊市發賣,老弱婦孺則押去攻城。

能種一季是一季,多收一石是一石。

各地世家雖造不出甚麼帆船戰列艦,但中小型的遠洋貨船並不難造,行船熟行倒是難求,還得漸漸培養,畢竟在河川行舟和在海上飛行是兩碼事,即便是貼著海岸飛行也不免會遇著驚濤駭浪的。

大漢遼東太守竇嬰早得了天子陛下的聖旨,不但會向烏桓各部開放邊市,還會用低價向他們出售漢軍的部分汰換兵械。

近年朝鮮遭到大漢的不竭打壓擾亂,接連落空了北部的大片產糧區和南部的本地地帶,端是饑荒幾次,不但屬民數量暴減,亦難以保持過往的兵員數量。

主因還是農業技藝的大幅晉升和化肥的遍及利用,大漢首要糧食作物的均勻畝產在短短十餘年間,從兩石暴增至近愈四石,冊簿在籍的丁口卻未滿六千萬,且很多是年幼的新增人丁,若非劉徹在大農府設了平準司,頻頻脫手保持住糧價,早就暴跌崩盤了。

朝鮮君臣吃到了長處,又知漢國雖獲得對匈大捷,然漢軍傷亡也很多,應臨時有力東顧,故而更加大膽的調兵遣將,將近五萬兵馬出中部丘陵地帶,囤駐在北部的城池中,大量朝鮮百姓亦是隨之北上,籌辦將部分荒廢的農田停止複耕。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