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群居性,且從眾心機頗重。
劉徹的聖旨早已撰寫好,待得朝鮮國書送來,便即詔令天下。
衛右渠暈乎乎的聽了這諫言,不疑有他,便是擺擺手準允此事,又是沉甜睡去。
劉徹馬上下詔,痛斥烏桓各部殘暴不仁,限令其速速撤兵,回返烏桓山脈,著遼東邊軍進駐王儉城,及領受朝鮮北部數座得以倖免的大城。
劉徹在這六座城池囤積少量兵力,且多為郡騎,就是為日日巡查,在大漢尚有力開辟東北邊境時,殺出大片無人區。
在身處窘境時,世人常常會極其默契的將錯誤儘數推給特定工具,同時以其背麵形象塑造出個眾望所歸的救世主。
東暆城位於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嶺東地區,毗鄰東海,向來是衛氏朝鮮南部用以抵抗三韓擾亂的屯兵重鎮,亦在近年大漢捕奴隊的猖獗殛斃中得以保全。
遼東邊軍進駐該城後,太守竇嬰便是遵循天子陛下諭令,押送仆從到浿水的入海口構築海陸船埠,並在王儉城外的浿水沿岸設水陸船埠,且儘量拓寬水道,使得漢軍海軍得以行船。
劉徹這還真不是脫褲子放屁,而是要為烏桓雄師留出些時候。
各處城池更皆焚成斷壁殘垣,除卻王儉城,朝鮮中部端是各處焦土,彆說是人,禽獸都難活。
大漢百姓見得詔令,皆是齊聲讚美天子仁德。
烏桓貴族們又不蠢,曉得真到了該罷手的時候。
劉徹不肯背鍋,天然要猖獗甩鍋。
(韓國棒子還真是……取個名都……)
屠城!焚城!
王儉城則納歸遼東郡轄治,除卻城池周邊及浿水入海口的海陸船埠四周,全部浿水主河道流域如有百姓聚居,巡查遊騎見之,殺無赦!
朝鮮臣民聞得大漢天子承諾罷戰,且烏桓和漢人真是臨時休兵了,自是對新王衛長非常推戴,同時心中不免仇恨已然薨逝的右渠王,若非他昔年硬是要捋大漢虎鬚,朝鮮百姓壓根就不至蒙受如此災害。
各處城池屠得乾清乾淨,州裡村裡更是見人就殺,所過之處雞犬不留,田宅莊稼儘皆焚燬,碰到山田獵戶乃至猖獗到放火燒山,就為逼出那戔戔數人,擄為仆從好賺那數萬貲財。
醫官多次診脈,皆言大王是因氣怒傷脾,損了元氣,又因春日好眠,宜補氣養元,故多睡無礙。
倒是聽聞那東南邊的三韓之地好捕奴,且有釜山軍鎮供應物質,美酒好菜乃至貌美膚白的外族小娘皮都是不缺的,貲財好掙,日子好過,若真能轉去那釜山之地捕奴自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