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中原北方的蠻夷果是冇半刻消停,劉徹剛脫手將遼東郡東邊的朝鮮國整廢了,遼東郡北邊的扶餘國又有些不誠懇了。
即便在匈奴最強大之時,遼東郡的北部邊塞和長城關牆還是握在漢廷手中,右北平郡也從未被匈奴鐵騎攻破過。
劉徹最顧忌北方呈現新的遊牧民族,想朝鮮這等以農耕為主的國度,清算起來倒是簡樸,打不過就跑的遊牧民族才真是大費事。
劉徹笑著頜首道:“嗯,那本日愛卿便早些回府,好生療養吧。”
張騫心有慼慼,倒是不敢怠慢,提筆揮毫,將數道聖旨儘數撰寫結束。
“陛下,恕臣直言,烏桓各部應已冇有多少仆從了,畢竟在漠南草原和鄰近烏桓山匈奴左部駐牧地,匈奴遊牧部落已被剿滅殆儘,烏桓人總不至對本身的族人動手。”
劉徹叮嚀侍立在側的宦者令李福將這些密旨讓郎衛速速送出去,倒是冇再多作叮嚀。
這特麼都敢建國,你叫月氏,諸羌,乃至鮮卑和烏桓兩族情何故堪?
張騫真真聽愣了,太上皇和天子近些年來頻頻調降賦稅,田稅降至百稅一,丁口稅減半,商稅也足足降了三成,他本覺得此生是不會從陛下口入耳聞到“加稅”二字的。
張騫忙是就坡下驢,躬身辭職,緩緩趨步而出。
劉徹還特地調派羽林衛去扶餘國細心刺探過,莫說百萬屬民,撐死就五十萬,並且全部扶餘國唯有王都這座城池,且正如其“木柵城”之名,城牆並非磚石修建,而是砍伐巨木撴成木柵,再糊以泥土。
劉徹搖點頭,陰惻惻的笑道:“給駐在右北平郡的行人令宋遠下旨,讓他再出使烏桓各部,壓服烏桓出兵扶餘,同時命右北平太守和都尉,乃至各處邊軍將領,準允烏桓騎射南渡饒樂水,沿饒樂水的南畔行軍,以便到達遼東郡的塞北。”
就憑扶餘那弱得不幸的國力,指不定會被二十萬烏桓騎射完整滅國。
不鹹山脈亦有很多化外蠻夷聚居,隻是文明程度大多不高。
南北流向的大遼水貫穿遼東,南至勃海,北出遼東邊塞,與東西向的饒樂水交彙。
張騫跟隨他多年,自是心領神會,不過就是不想讓史官曉得,將之記實在史籍上,有損陛下仁德賢明的光輝形象。
劉徹目光落在大鮮卑山脈和不鹹山脈中間的那片廣寬平原,由鬆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鬆嫩平原在大漢冇甚麼名頭,依著這定名的法則,速末水為鬆花江,難水為嫩江,那鬆嫩平原難道該稱為速難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