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西域諸國君臣對曆任西域都護還是極其恭敬的,啟事無他,西域都護會或明或暗的探查各國情勢,向漢廷上書呈報,如果見得有野心勃勃的西域君主對漢廷陽奉陰違,更是會請朝廷另遣細作徹查,確有此事者,則馬上出兵毀滅其國。
在大漢境內,老百姓聞得親王出巡,若非在路上遇著,多是會早早退避,不會冇出處的特地迎候,除卻宮裡那幾位巨擘,大漢臣民對甚麼親王公主的遠冇崇拜到此等境地,貴爵權貴本身也不敢搞那麼大陣仗,免得惹人非議,乃至遭到禦史彈劾。
出迎的官兵軍民近愈兩萬,沿路排擠足足十裡地,看得趙王劉彭祖眉開眼笑,看得安眠特使塔澤斯心驚肉跳。
因著漢廷嚴定,在烏壘城周邊百裡及計戍水沿岸不得隨便砍伐樹木,不得粉碎植被,更不得焚地開荒,使得要在烏壘城構築建物耗貲甚巨,即便能利用黏漿土,然大量木料皆須從外埠運來,光運費就不便宜了。
為便利征稅征役,漢廷在西域中部的烏壘築了座小城,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卻冇如後代唐朝般在西域廣設軍鎮,便連烏壘城內,也獨一千騎部曲保護西域都護府。
這意味著,西域都護等若漢廷在西域的耳目喉舌,說句犯諱諱的,這官職就等若西域的“太上皇”,雖說冇有兵權在手,但各國君臣對其皆不敢驕易。
烏壘官兵出城十裡迎候,陣仗不小,聚居城外的商賈百姓亦是驚聞趙王率使團親臨,忙是紛繁跟著前去,頂著炎炎驕陽沿途迎候。
說來也巧,今歲輪駐烏壘城的千騎部曲恰是從建章騎營抽調的,得知自家袍澤隨行保護使團前來,自是早早出城來迎。
當今到得烏壘城,要多補些油水才行,若非如此,怕是失了大漢天家的“威儀”。
嗯……五官剛正,口鼻寬廣,隆額大耳,身高體龐,這就是漢人的遍及審美妙,亦是所謂的漢官威儀,後代甚麼娘炮花美女在大漢是不吃香的,怕是詞訟吏都難選任。
對漢商而言,西域都護府則是可靠的庇護傘,如果在西域遇著甚麼難事,多是會向西域都護府求援,四周行商時也覺著放心很多。
保護西域都護府的漢騎部曲也是從五大精銳騎營每歲輪調的,都護府的官吏多為外派文官,不管官員亦或將士,都不得在烏壘本地娶妻生子,更遑論安家落戶。
以田氏商團為首的諸多大商家都在此建有堆棧和食肆,為行腳在外的漢商們供應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