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都頗是孔殷的請教道:“依使臣之見,後續該如何行事?”
烏桓貴族們皆是頜首認同,他們心中對匈奴還是非常害怕的,此番若非逼不得已,也不會出兵迎戰。
或許是因武威城周邊便可當場開采出料薑石和石炭,節流了大量的運力,抑或是因中原民族自古就是不成理喻的修建狂魔,漢人監工們押著十餘萬外族仆從日夜趕工的原因。
劉徹亦秉承了天子老爹的思路,虎賁和羽林即將擴編,那胡騎的兵員也需增加,但不成再增加匈奴將士的比例,烏桓騎射倒是合宜。
忽都眉宇緊皺,遊移道:“這未免過分……匈奴左部王庭遠在數千裡以外,可不似左穀蠹王庭……”
想到太子殿下那運籌萬裡的手腕,公孫歂愈發鎮靜,仿似看到火線有無數封賞在等著他擷取,不由甩鞭催馬,再度晉升幾分馬速。
至於肉裡有冇有毒,要真正吃過纔會曉得。
客歲烏桓人經過劫掠漠南草原的匈奴駐牧地,獲得了大筆財賄,已是食髓知味,現在匈奴左部的從屬部族在他們眼中,或許是更大的肥肉吧?
忽都光榮道:“若真能不戰而勝,真乃大大的幸事。”
烏桓各部尊忽都為大首級,由其率領二十萬烏桓騎射西出烏桓山脈,迎戰左賢王麾下的十五萬匈奴鐵騎。
他不但不會讓烏桓呈現真正的王者,更是打著那些烏桓騎射的主張,畢竟公孫歂麾下的八千胡騎還是太少,需得擴編纔是,免得華侈了公孫歂的將帥之才。
“諸位怕是曲解本使之意,並非是要你等攻陷左部王庭,而是在追擊之時將沿途的匈奴駐牧地儘皆肅除。”
何況陛下仍讓他率領胡騎將士,持續為大漢交戰,今後還愁冇法斬獲更多軍功麼?
世人亦是頜首,若匈奴左部蒙受這等重創,數年內絕對難以規複元氣,又豈敢再度發兵來犯?
胡騎將士是有大漢軍籍的,享有糧餉撫卹,亦在漢境內安家落戶;羌騎在朝廷眼中則近似炮灰般的存在,並冇有將其歸入漢軍體例的心機,故而嚴禁其搬家漢境。
馬背上的公孫歂神采飛揚,全無半分為彆人做嫁的憤激,他是個識時務的,此番撈了個陰安候的爵位,得以陰安縣為食邑,已是大賺,另有甚麼不滿足的。
忽都聽出他語氣不善,忙是道:“那使臣覺得還當如何,總不能讓我烏桓兒郎憑白送命吧?”
宋遠頓了頓,複又叮囑道:“屆時你等萬不成入彀,隻需儘量分離兵力,令各路烏桓將士遇著大隊匈奴鐵騎便逃,遇著匈奴部落便屠,待得殺累了,搶夠了,再自行撤回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