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1頁/共3頁]

雄渾的軍歌在武威城的上空迴盪,直衝九霄!

自太子六月初十離京後,到七月初二的初伏休朝,天子重新臨朝理政,雖隻要短短二十餘日,卻真是要了群臣的老命。

戰鼓緩緩擂響,聲若驚雷。

天子你若真不想上早朝,稱病休朝就是了,何必強撐著,還讓大師夥陪你享福?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交戰兮,心不怠。”

“汝等可放心歸去,來世再入中原,再為漢人!”

太子劉徹領著兩位小皇子手執戰戟,立於碑前,為逝者侍立守碑,直至日薄西山,軍民儘數祭拜過,方纔拜彆。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交戰兮,路冗長。”

前去武威時,劉徹等人足足花了十餘日,但回程倒是快了很多,七月廿二便抵擋長安城,巧好趕上末伏,休朝期的最後一日。

劉徹冇說甚麼慷慨激昂的話語,冇有藉機鼓勵軍心,更冇有故作哀慼的痛哭流涕,隻是簡簡樸單的幾句話,倒是真正說到將士們內心,亦是為國捐軀的英烈們最在乎之事。

碑麵題詞冇甚麼“永垂不朽”,就是將漢帝劉啟撰寫的兩個大字放大,銘記在上,是為“武威”。

翌日早朝,朝臣們看到闊彆多日的太子劉徹高居禦座之上,皆是鬆了口氣。

多少年後,大漢史官記錄此事時,多以為武帝劉徹此番前去武威立碑行祭之舉實在雷聲大雨點小,並無太粗心義。

詞句和曲調雖是簡樸,但氣勢澎湃,朗朗上口,旁的軍民起先有些愣怔,待得聽過兩邊,便能跟著高歌。

依著劉徹的意義,今後大漢若再開疆拓土,新城中皆會立起一樣的通天碑,故以城名銘記碑麵便可,那是為該城捐軀的將士們特有的光榮,先人懷想時也能以此服膺前輩的功勞。

虎賁和羽林的三萬將士及參與過守城戰的萬餘邊軍沉默聳峙,將偌大的中間廣場站滿,剛移防到武威不久的十萬邊軍沿周邊的寬廣街道向外排開。

“汝等為國捐軀,是為大漢忠魂,為教先人銘記,故立此碑!”

正中午分,驕陽攀至蒼穹中心,高懸通天碑之上。

劉徹躬身再拜,久久不起。

近年來,漢帝劉啟已風俗睡到天然醒,且因惡疾纏身,精力大不如前,俄然要在天氣未亮便登殿臨朝,那氣性可不是普通的大。

“踏塞外兮,逐胡兒。與子交戰兮,歌恐懼!”

劉徹不喜那些跳大神似的禮樂古舞,此番祭禮皆是免除,連祭文都未曾籌辦,隻是衝通天碑深深三揖,祭以三樽美酒。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