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馬楚之事,劉承祐隻籌算與這五人商討,但又覺如此有些不當,乾脆又多叫了些人,政事堂來了馮道,殿前司來尚洪遷、慕容延釗,侍衛司是高行周、韓通,樞密院則是鄭仁誨。
言落,與會文武,或多或少,都出言表示不屑。
其言落,韓公例直接出列請命了,一副渴慕建功的模樣:“陛下如成心,臣願率師出征!”
“陛下,湖南之地,地區泛博,居北國當中,魚米甚足,馬氏兄弟不能守,此殆天予大漢篡奪之良機。臣覺得,陛下可應楚王之邀,遣一支精兵南下,趁機將湖南諸州,收歸朝廷掌控!”陶穀立即站了出來,提出建議。
鄭仁誨,官居樞密院都承旨,他代表的是樞密使郭威,郭威奉劉承祐命北上冬巡邊事去了。
“陶舍人此言差矣!”王樸頓時出言辯駁,神情衝動:“軍爭之事無小事,朝廷並無兩麵用兵的氣力!湖南地廣,間隔東京何止千裡,出兵南下,實乃勞師遠征,且北方將士,不習南邊水土,冒然進兵,隻怕未取其利而受其弊!”
“陛下言重了!”見天子這麼客氣,馮道立即出頭,恭謹道:“陛下相召,縱千萬裡,臣等亦當速來,而況要事相商,我等豈能怠慢!”
崇政殿中的文武,敏捷地分為三派,陶穀、韓通主進,王樸、王溥主退,殘剩的人居中。而馮道,又打起了太極,陶舍人與韓將軍其誌可嘉,王尚書所言亦有理,總之,帝黨內部的分歧,他偶然參與......
一副隨和,不拘末節,讓君臣之間的氛圍更好了,眾臣齊唱:“謝陛下!”
魏仁浦彷彿也有些無語,有些不解,神情之間,更是少有地暴露了鄙夷之情:
劉承祐也微微一哂,非常感慨的模樣:“朕也獵奇,早知此人迂懦,卻不料其迂懦至此,都要敗兵亡國了!”
“而況,湖南與大漢之間,隔著荊南。動兵少,則難竟功;動兵多,則荊南必生疑忌。馬氏之亂,坐觀成敗者,也非隻止於大漢,南唐與之比鄰,偽劉窺測在南,大漢如先動,隻怕給這二者漁利的機遇。是故,還望陛下慎重!”
馮老狐狸的巴結,老是令人愉悅,劉承祐淡淡一笑,招了招手,對落座的文武說道:“時候已晚,諸卿想來也未進食吧,朕已命人籌辦好晚膳,徹夜我們君臣便邊吃邊議,不必拘於禮節,都隨便些!”
“據湖南報,馬希萼馬不過千,兵不滿萬,馬希廣所擁兵將,不說十萬,五六萬可用之軍還是有的。現在兄弟相爭,不過三載,卻已淪落到敗亡之境,其人實在過於陳腐,識人不明,用人不察。對馬希萼態度軟弱,屢加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