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頁/共4頁]

“以本日之小亂,而定將來局勢,利弊如何,請陛下審思之!”安審琦慎重道。

安審琦語氣果斷地說:“燕軍之重,首在燕王,其諸子尚幼,除其以外,無可主事者。此番其奉詔南來謁駕,不若趁機將其截留,而後敏捷派軍北上,在其群龍無首之際,以疾厲之勢,占得幽州,削平燕軍!”

至於召燕王南來會晤,俄然發難,雖有背信棄義之嫌,但始終是靠後考慮的。對於劉承祐如許的君主而言,利弊纔是決策行事的衡量標準。

就幽燕之事,並不範圍於幽州,契丹的態度與反應,也是參考身分,而契丹那邊,是不受掌控的......

但是,自乾祐四年,漢遼和議以來,邊疆少事,百姓得安,幽州橫亙於漢遼之間,則屬擺佈逢源,首鼠兩端。幾年下來,燕王多年不朝,與朝廷已是若即若離......”

據聞,現在幽州,長年備有一萬步騎,諸關塞堡壘及涿、易二州,亦安插有一萬多軍丁。以三州不到二十萬民,扶養兩萬多兵備,可稱窮兵黷武,而朝廷每歲還需調撥賦稅,助其養兵,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而燕軍部屬,多驕兵悍將,不敬朝廷,唯尊燕王......

見天子不出聲,安審琦又道:“陛下的顧慮,臣能體味一二。但不管如何,對燕王及燕軍,必須有所限定,有所減弱,以免其持續坐大!”

安審琦這一番談吐,劉承祐眉頭鎖了起來,沉聲說道:“安卿呐,你是一言,將朕心中的隱憂,儘數戳破了啊!如你所言,牽一髮而動滿身啊,契丹休整這麼多年,國力日複,大敵在北,不宜輕動啊!”

“再者,燕王未至,此事尚屬空談!”劉承祐俄然腔調輕鬆地,彌補了一句。

“安卿此策,是要朕失期於人呐!”聽其建言,劉承祐喟然道:“如依此策,燕王或許能夠受縛,然如欲剪除燕軍,順利領受幽燕三州,可不是那麼等閒的。稍有差池,便是幽燕大亂,即便能夠勝利,北境保持多年的均衡,也將被突破啊,倘若事情做得不敷利落,引得契丹插手,局勢則更加不成測......”

略微停頓了下,安審琦一臉安然狀,說:“陛下,非臣背掉隊讒,臣就任北邊,亦有兩載,對幽州與燕軍也有所體味。其鎮關多年,本自成一係,暮年時,漢遼激惡,邊疆比武不竭,幽州為北麵樊籬,作為漢遼之間的緩衝,服從甚大,朝廷得以徐圖規複,用心南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