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勳一時冇話說,劉天子則不然,看著這個弟弟,臉上閃過如有所思的神采,興趣盎然地問道:“三郎,你與朕但是一條心?”
劉天子既然這麼說,劉承勳也就不客氣了,隻略微思慮了下,道:“臣有一個設法,隻恐陛下捨不得!”
劉承勳很想給這個難纏的天子哥哥一個乾脆的答桉,但當真做不到,躊躇多少,方纔咬牙應道:“但憑叮嚀!”
想了想,劉天子道:“良平島朕天然捨得,隻怕樞密院與水兵不肯,當年為了尋覓一個南洋艦隊駐港之所,郭良平寧肯策動一場戰役,把三佛齊這個盟國都獲咎完整了……”
麵對愁眉苦展的劉承勳,劉天子也在舒了口氣後,緩緩道:“臣子們都不樂意,朕再倔強,豈不是能人所難。與朕一條心的,朕大力支撐,至於其他,任其自在!不過,有舍有得,有得有失……”
聞言,劉承勳輕歎一聲,道:“陛下的抱負與度量,臣學了幾十年,也冇法體味,隻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服從陛下倡導。出鎮南洋,宗室當中,怕是冇有比臣更合適的了,就讓臣為宗室,也為天下人做個榜樣吧!”
說到底,還是劉天子本身不樂意,隻能把水兵、把郭良平拿出來講事。這一點心機,劉承勳可看得明顯白白,瞟了劉天子一眼,心中暗歎,劉天子的真正企圖,還是得讓他們本身去拚、去搶,說開辟,真是一點扣頭都不打。
大抵是感遭到了劉天子內心的絕望乃至不滿,而劉承勳明顯並不肯如此,在考慮多少後,俄然開口道:“若陛下需求一個為王前驅者,臣願往!”
臣子們的擔憂也非杞人憂天,而是連絡實際的考量,陛下高瞻遠睹之餘,或可聽取一些下情,畢竟兼聽則明嘛……”
隻是,開辟何嘗輕易啊!更彆提,劉承勳也是五十多歲的人,這把老骨頭即便有大誌壯誌,隻怕也接受不起啊……
劉承勳道:“當年出使之時,船隊曾停靠於流求港口,那邊久沐王化,商旅停靠堆積,漢民以十萬計……現在流求府在福建道轄下,然畢竟隔海相望,道司既正視,政策政令達也需浮海傳達,多有不便,朝廷對流求的管理也更多是聽任自流。不知陛下是否情願將之歸入封國考慮?”
這話問的,劉承勳能說不是嗎?腦中閃過諸多動機,劉承勳垂首謙恭隧道:“陛下若令,臣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