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頁/共3頁]

作為慶功宴,主食當然是酬功了,劉承祐也很懂大夥的心機,在開宴之前,直接命人宣讀對北伐有功文武職員的封賞。一共籌辦了八份名單,由幾名近侍,輪番宣佈。

與宴統統文武的犒賞、升遷,都列於其間,僅宣佈,就花了近半個時候。但是,冇有人感覺不耐煩。

暮色漸沉,崇元殿自是燈火透明,喧嘩一片,全部一副熱烈的場麵,宴席之用,宮人們早已備好。跟著帝後齊至,宣佈這場慶功宴正式開端。

當然,王審琦並不是個例,那些久戍邊防的將領們,根基都另有差事,乃至有軍轉政的,比如國丈代國公折德扆。

冇錯,此番回朝,起首易職的大臣是柴榮,他在樞密院的時候,太久了,劉承祐籌辦給其減減承擔。

厥後,劉承祐又下詔,於太廟之側,新建一座昭烈廟,立碑記文,用以祭奠為大漢戰死的將士,以揚其獻身精力。

手裡牽季子,安步當車,朝皇宮走去。若說趙匡讚有甚麼遺憾的事情,便是子嗣薄弱,可謂中年得子,現在其膝下就一五歲的季子,獨苗,非常受其鐘愛。此番禦宴,將臣得攜子嗣,他天然也把愛子帶上。

“王將軍之名,我也早有所聞啊,實乃國之良將!”趙匡讚立即道。他這話,倒也不滿是恭維,對於此前大漢安插在北麵的邊將,雖有素未會麵的,但多少體味一些,起碼聽過名字。

這可讓很多人戀慕妒忌恨,你楊業得陛下寵任也就罷了,連子嗣都得歡心,隻要不出大題目,楊家的顯赫幾近是獲得保障的。

宮門前,趙匡讚瞥見了前邊兩道身影,趨步上前,打了個號召:“楊將軍!”

其他有功文武,多給犒賞,包含範質、薛居正等文臣,彆看在殿議之時,大倒苦水,說國庫如何艱钜,但麵對天子的犒賞,還是喜笑容開的。

“這是楊大郎吧!”趙匡讚又把重視力放在楊業手中牽著的楊延昭身上。

北伐功臣,軍功第一,落在了慕容延釗身上,其下,安審琦、符彥卿、馬全義、高懷德、趙匡胤、柴榮、李處耘、郭崇威、石取信,楊業排在第十一。

其他首要的變動,李處耘因主管雄師後勤,供饋無缺,直接被汲引為樞密使,趙匡胤入樞密院為副使,在南口大戰中表示出眾的韓徽為樞密院承旨。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