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3頁/共4頁]

劉承祐便有旁觀輿圖的風俗,並且一站便能出神,久久難以挪開眼睛,神情固然安靜,但大腦中卻做著狠惡的思惟活動。一張輿圖,當然不能引得天子心馳神馳,但江山社稷、國土城池、功名大業能夠。

李萬超這話,說得是氣勢實足,底氣、硬氣兼備,見老將這強勢的做派,李彝殷與高紹基都被震住了。講事理,論尊卑,李、高這兩名大漢碩果僅存的節度使,都比李萬超要高,但此時,麵對老將,卻不敢說出甚麼太硬的話。

並且,本地的百姓,除了漢族遺民以外,大部分都是渤海人,這些都是當年耶律德光為了打擊東丹國,減弱其兄耶律倍的力量,把其轄下的人丁大肆遷出,安設在遼東地區,辰州是以而建。

然後,各自撤兵渡河,李彝殷向西回夏州,高紹基則向西南返延州。臨走前,李萬超還叮嚀了一句,讓二報酬私行帶兵進入河東,向朝廷做出解釋。

再說定難軍與延州,受朝廷詔令,出兵伐遼,兩方人馬會師自夏州北出,兩邊也集結了上萬人,當然,黨項報酬主。而他們這支軍隊,想要打擊遼國,需求度過北麵的大漠,這明顯不是他們能夠做到,並情願做的。出兵嘛,隻是逢場作戲,兩方人馬也各有算盤。

各回駐地後,李彝殷與高紹基是各自上表朝廷,相互指責,這幾近是多年以來,兩方權勢之間的政治常態。而這一次,比起以往較著要嚴峻些,畢竟兵器相見了。而對於李萬超的成果,兩方權勢,都不對勁,西北地區的衝突,有減輕的趨勢。

麵對李彝殷的進犯,高紹基脾氣也是硬,當即聚兵以戰,兩軍在銀州以北的明堂川,擺開步地戰了一場。因為在此前的劫奪中,所獲頗豐,延州軍的士氣尤其昂揚,一戰之下,竟然在高紹基的帶領下擊敗了兩倍於己的定難軍。

一樣的,李彝殷也不樂意,感覺如許太寬縱高紹基了,他兵馬的喪失,可比延州兵大,再加上那些被攻擊的部族,更需求個交代。

終究,成為了一場軍事巡遊,順著黃河,向北巡行四百裡,至大漠邊沿、以及賀蘭山麓。固然冇能痛擊遼軍,卻一起逼服了大量餬口在河套的部族,並在本地的黃河港口,設置了一座戍堡,取名順化堡。如果史弘肇臉皮厚些,上報拓地兩百裡、收伏數十部族的功績,也是冇有題目的。

畢竟,捏著鼻子同意了。厥後,在李萬超的監督下,高紹基把擄掠的財賄都交還了,當然,隻是明麵上的,埋冇起來的細枝末節李萬超也不計算。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