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良平島[第2頁/共4頁]

這還隻是當下的,有些工於心計,長於投機的人,目光則放得更遠了。他們看到了,皇後之逝,對於大漢政局能夠形成的影響。

即便是以賢能明理著稱,深受劉天子信賴的折妃,更多的考量,也是政治身分,再加上那麼些許“集郵”的情味。

顛末欽天監擇日,棺木出宮離城,西行洛陽,劉天子親乘儀駕,給符後送行,而隨行者,達數萬人,根基上全部朝廷貴族、官僚及其家眷,都在送行之列。乃至於,有很多東京士民,渾身縞素,主動跟著。

伉儷兩風雨同舟幾十年,豪情之深厚,旁人曉得,卻難真正體味。對於劉天子而言,符後是貳心靈的港灣地點,是他精力依托地點,有太多不成與人言,隻要符後一人可說。

符後一去,人間再冇有任何一人,能夠讓劉天子完整卸下假裝,也再冇有一人,能讓他敞露心扉一訴衷腸。

朝廷的活動重心,敏捷從歡度中秋、君民同樂,轉移到國度大喪、滿城舉哀上來。隻一夜的時候,宮廷各處的那些花燈綵帶,都被替代成了白綢、素幡,統統素淨的色彩都被遮擋起來,東都城內也一樣,從夜間就開端躁動起來。

從東都城始,道左兩旁,觀者如堵,都拜倒路邊,熱淚盈眶,目視棺木通過。這還不算,出城以後,沿途所經州縣百姓,都聞訊而來,一樣披麻帶孝,跪地恭送。

從朝廷到官方,從官吏到士民,表示出了極高的效力,隻用了一夜的時候,滿城縞素,這對百萬人丁的東都城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個古蹟。

劉天子與太子劉暘同乘一車,翻開簾幕往外望去,滿目皆白,漫天的白紙片在苦楚的秋風中起舞,覆蓋在路麵,那一排排的伏地的人影,那一張張哀痛的麵龐,讓他不由感同身受。

老天子疇昔的豐功偉績,以及幾十年當國構成的聲望,實在太高了,高到讓人難以生起抵擋的動機。根基上,隻要他不昏聵到必然境地,誰都難以應戰他的權威,這幾近是對全天下臣民構成的思惟慣性。

至於劉暘秉政多年,堆集的權勢與人望,包含全部符氏家屬,那些隻能算是秘聞,他們的能量真正發作出來,構成最微弱的支撐力量,當在劉暘繼位以後。

坤明殿已然被裝潢成靈堂,符後的屍體也經人清算後,置入棺木中,劉天子未曾挪步,一向陪著符後說話,隻是,再得不到任何迴應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