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征唐之議[第1頁/共4頁]

契丹立國之初,人丁約以200萬,當時已是同一契丹諸部及征服塞北諸族的成果,對於一個遊牧政權而言,不算少了。厥後,兼有渤海、燕北之地,前後生長了四十多年,一向到耶律璟統治的當下,也就350萬人擺佈,這也就是大漢的五分之一。

蕭護思點了點頭,持續道:“此番我自河北南下,其上百州縣,數百萬民,明顯已規複了生長,民氣已然安寧。我所過處,其鄉裡之民,多於農閒,聚眾練習,習練技藝。其處所州府官吏,亦不竭修覆水溝,疏浚河道,來往南北的官商民船,成千上萬,遮天蔽日。而通過運河,南朝能夠將河南地區的軍隊、賦稅、軍器,順利北調,直抵北關,乃至達幽州......”

蕭護思所言,側重於大漢國力的強大,特彆是軍事氣力的晉升,固然言辭描述中,有種盛讚過譽的誇大感。這纔多少年,南朝能強大到這個境地?

“有些事情,耳聞畢竟不如目睹,隻要親身走一遭,方纔曉得今時的漢國,究竟多麼情狀!”蕭護思應之。

“南朝開封,比之七年前,亦產生了天翻地覆的竄改,城郭足足擴大了數倍,人丁幾達百萬,萬商雲集,百業暢旺,車船牛馬,不斷表裡。其國力之強大,肉眼可見。

“曾記得,應曆初年,我奉詔南下開封,與南朝共商彌兵媾和之事。當時,世宗不幸,崩於亂賊之手,陛下初立,逆叛方平,而因我朝精銳南下,一意伐漢,南朝亦針鋒相對,陳兵布眾,修甲屯糧,河北州縣,軍眾北移,絡繹不斷,糧械轉運,塞斷路途。

蕭海璃的語氣中,透暴露了一種望洋興歎的意義,即便今時,論及人丁、經濟,大漢已經能夠吊打是遼國了。但國度氣力的比拚,又不止於此。

並且,漢主鼎新兵製,選練精兵,收繳兵權,將軍隊置於其掌控中。比擬於此,則更令人顧忌,數十年來,南朝內鬨不休,論及對軍隊的掌控才氣,未有超越本日之漢主者。

有全部國度及幾十萬軍隊供漢主兼顧調用,其所能發作的戰役氣力,遠比二十萬精兵,更值得警戒。

能夠想見,南朝的國度大略,仍在削平江南猶存的貳叁小國,並且已然停頓到最後階段。一旦讓其完成終究的同一,那麼大遼將麵對一個處理了方麵之憂,近乎完整的中原帝國。

太宗天子當年得以滅晉,卻也因晉帝石重貴昏聵,妄圖享用,而不能治國經武。今時之漢皇,比之當初的晉帝,就如同展翅雄鷹比矮腳草兔,有天壤之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