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頁/共4頁]

講一個最根基的實際,開封及其周邊重兵屯戍,班師入京的軍隊人數固然很多,但成分龐大,並不同一,且互有爭端,那裡能成事。如果有人敢鼓吹兵變,隻怕不消朝廷發力,內部就能有人執其首級,向朝廷戴罪建功。

這話,說得就聰明瞭,劉承祐當即接話,問道:“那按照三法司的調查,是否失實啊?”

這個時候,韓通可貴地發聲了,說:“陛下,臣覺得,將士們為國浴血作戰,死命效之,縱使真的有所錯誤,也都上表請罪,明顯知錯了。如欲作措置,臣覺得小懲大誡便可,不成從重!”

聞問,一乾文武重臣都安然在坐,穩如泰山的模樣。相互看了看,一時並冇有人說話,都把目光放在天子身上,彷彿就等著他發話,僅此罷了......

向訓自請其罪,天子詔命三法司共推之,動靜蓋一傳出,滿朝嘩然,引發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難以想明白,這是在鬨哪出,前者還是帥師滅國,立下赫赫軍功的統帥,受天子紆尊降貴,萬般尊崇。這纔多少日,朝廷的正式封賞還未下達,如何就出首自告,淪為罪人了?並且,條列罪行,都不是小罪。

這個時候,樞密院學士承旨李處耘站了出來,拱手應道:“陛下,臣覺得,且非論平蜀將士們的不世功勞,兵者事關存亡,雄師過處,平掃統統,有些權變之事,也是能夠諒解的。

魏仁溥的意義也很較著了,不必會商如何懲罰了,還是把精力放在賞功上吧......

聽李處耘之言,劉承祐笑了笑,冇做表態。

而因為此事,影響最大的一批人,就是回京以後,遭到天子昌大歡迎的平蜀將士了。連向都帥都到大理寺去認罪了,而況於他們了,那種暴躁的驕狂氣勢立消,不敢再以功臣托大自居。

跟著天子一封赦書,平蜀將士皆安,隨後,便是犒賞了。錯誤歸錯誤,功績還是要必定的。因為蜀中的題目,此番封賞,以勳位為主,賦稅為輔,朝廷籌辦的酬資也首要用在撫卹傷亡將士上。

向公清正,開闊功過,不避對錯,乃胸懷泛博之表示。向以公之譽德而罪功臣,那豈不令人憐惜,為朝廷平增不對?

劉承祐表示內侍孫延希收下,手指瞧了瞧桌案,揣摩了一會兒,對範質道:“中樞擬詔,平蜀將士,所犯錯誤,一概赦免!”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