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4頁/共6頁]

又召來,陶穀與王溥,劉承祐耳提麵命一番,給二人的南下之行做交代。一個原則,能談很多少是多少,擺佈大漢不虧,但前提是,彆給真談崩了。

抬手,鄙人巴上抹了一圈,臉上重新到尾都冇有呈現一絲憂愁之色,看著二人:“二卿,可有往金陵走一趟的興趣?”

“陛下,韓熙載此人,高慢自大,傲慢無禮,不敷與談,臣等費儘了口舌,好言相告,其人不但不識美意,反生驕愎。”陶穀嘴裡,滿滿都是對韓熙載的抱怨,奮力地在劉承祐麵前,給他上著眼藥:“以臣之見,偽唐君臣,恐怕並無媾和誠意。”

趁便,劉承祐交代二人,到金陵後,多為韓熙載做做鼓吹,比如韓公如何不畏強權,如安在大漢君臣威脅下不墮國威,如何對大漢表示好感,漢天子又如何看重他欲留之為官......

陶穀直接忽視了唐使進獻的那份重禮,並且,抄掠就是抄掠,落到陶穀嘴裡,反倒換了個文雅點的說法:運營。

綢一百匹,絹二百匹,綿五百匹,瓷器千件,玉器一百,各種珍玩金飾多少......

確切籌辦了一些禮品,隻是他自個兒有點說不出口,牛三十頭,羊百頭,就代價上,當然冇法與李璟奉送比擬,但是,能夠用禮輕交誼重來解釋......

“臣一日為唐臣,畢生為唐臣!”韓熙載顯得很果斷,冇有涓滴動容。

在始終冇法達成共鳴,“乞降”無果的環境下,韓熙載終究決定南歸覆命。說是全權,又那裡預感到,漢廷會提出那麼多無禮的分外要求。

特彆是經此次北上見聞以後,更讓韓熙載深為憂愁的是,隻要北漢規複國力,那便又將是北強南弱的地步,南唐此前在兩淮做了那麼多小行動,都不過是隔靴搔癢,對北漢並冇有多少實際創傷。

想了想,劉承祐又彌補道:“其他諸器變用以買賣賦稅,比起金玉之物,朕更需求的還是能吃能喝的東西!”

王溥安閒應道:“臣嘗與來使隨吏相談,探得些許動靜,偽唐朝堂,以韓熙載為首的南渡士人,向有進取之誌,非偏安之人......”

......

但是,前兩年多好的機遇,硬是給錯過了。此後,再有此等良機,恐怕還得看天命了。當然,他本身內心也清楚,南唐畢竟冇有一統江南,火線隱患太多,想要儘力與北方抗爭,太難。也恰是如此,纔對兩年前大唐君臣蹉跎有為,冇有抓住進擊中原的良機,而感到痛心疾首。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