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章在早晨。
史伯刀作為“蘇薤王使者”,在粟特人裡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商賈,他是安眠貴族、月氏歙(xī)侯的座上賓,但本日,在一名漢朝侍郎麵前,卻如此低姿勢,並非冇有啟事。
南越王趙佗被卡脖子卡得難受,一怒之下與漢朝開戰,兩邊斷斷續續打了幾年,直到漢文帝上位才停戰。
任弘將其一扔:“第四樣東西安在?”
史伯刀滾滾不斷先容起來,說這是粟特販子遵循任弘所畫圖影,找遍了蔥嶺以西,最後纔在大月氏國山區尋到的,月氏人以其種子磨碎作為香辛料,但根莖煮熟後也能吃。
“成群的粟特駝隊等在玉門關外,卻冇有貨色供它們載運;康居、大宛的集市少了絲綢,人冷僻了很多;安眠、條支的王公幾次派人催促,若無絲綢,祭袍與旗號便隻能用本地淺顯布匹。”
任弘點頭,目光放在第三樣東西上,那是一些如同人蔘大小的紫色小根莖,一樣非常乾癟。附帶的另有一包如芝麻粒大小的褐色種子。
鄯善國也在任弘主持下,將過盤費減半,並根絕了婼羌人的擄掠,轉而為婼羌軍人與商隊牽線,由商隊交納一筆庇護費,婼羌軍人騎著駿馬與犛牛,包管他們沿途安然。
製裁,必須製裁!
半年了,粟特人再未能從大漢獲得一匹絲綢,如同被人卡住脖子,斷了水斷了糧,能不焦急麼?
那是幾小袋種子,狹長而呈黃綠色,腹麵中心有較著的色彩較淺的縱棱。史伯刀取了幾顆,雙手呈與任弘。
“花兒”潔白似雪,質地如繭,繭中絲如細纊。
以上三樣,哪怕不引進也無傷風雅,但第四樣,倒是事關國運,越早引入越好,任弘誌在必得!
現在三個月未見,史伯刀去而複返,任弘也不廢話了,目光放在他扛出去的大袋子上。
當時任弘隻對史伯刀,提了一個奇特的要求……
史伯刀道:“此物產於安眠,安眠人以之為神符,大夏人也喜好以之入食,以為能激起士卒勇氣,嗯,固然大夏軍隊趕上塞人與月氏,屢戰屢敗。任侍郎彆看才數十顆,顆顆都是以高價才得以購來。”
蘇薤(xiè))便是粟特人的五座都會之一,粟特人善商賈,好利,男人年二十便跟從長輩去旁國行商,他們是絲綢之路上的搬運工,東西貿易的主導者,利之地點不辭勞苦。
史伯刀非常無法,任弘卻曉得,經濟製裁,這不過是大漢的平常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