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胡馬欲南飲[第3頁/共4頁]

以是破虜燧周邊環境還是不錯的,起碼比戈壁深處的孤傲烽燧要強,偶爾能射獵野物,或者在湖泊中打漁。

“如果風沙雨雪大霧如何辦?”

“本來如此。”

“在烽燧擺佈的則是視火筒,按照擺佈相鄰烽燧的位置所鑿,燧長能夠來看看。”

又有人沿著烽燧上來,倒是伍佰韓敢當,明天白日輪到他守燧。

任弘笑道:“記是一回事,用起來可否又準又快是另一回事,就比方說現在,如果胡虜俄然呈現……”

“塞外有胡騎出冇!”

任弘是被跳蚤咬醒的,撩開下裳,瞥見大腿上儘是紅包,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這些跳蚤莫不是在劉燧長身後,餓了很多天了?

但這倒是每個燧長、助吏、伍佰,每燧三個官吏,必須諳練把握的暗碼。

那是後代的疏勒河,它來自祁連雪山,在敦煌北部培養了一道狹長的河穀。河穀兩岸黃土溝壑縱橫,被暴風砥礪而成的奇特土丘沙梁異化其間,在靠近河床的處所,亦有垂垂髮黃的胡楊林,還能看到不知是鹿還是羊的野獸在期間奔馳……

沿著門路登上第二層,這兒有粗陋的臥榻,鋪著羊皮,是守夜守兵歇息的處所,牆壁上也有小孔,用於察看內裡動靜,或架弩對準。

任弘聽完嘖嘖稱奇,本來這小小的物件裡,竟包含了漢匈數十年來的邊塞博弈比武,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真是用儘了兩族的智謀。

張千人朝他問好,他和呂廣粟正用扁擔挑著水桶,慢悠悠朝烽燧走來,偶有水濺出,在枯燥的蜿蜒小道上留下點點印記。

最底層是灶膛,一共四個灶,都與烽台中間相連,如此一來,全部烽燧就相稱於一個大煙囪,白日見匈奴靠近,便可燃燒柴草或烽火報警。

“瞥見虜入塞,五百人以上者,晝舉二烽煙,夜舉二苣火,燃二積薪。”

烽燧毫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互為犄角,相互守望,任弘點頭,卻又問道:

烽是草編或木框架蒙覆布帛的籠狀物;表是布帛旗號;煙是煙灶高囪升起來的煙柱;這三種在白日利用。

PS:相乾質料來自居延漢簡《塞上烽火品約》。

但除了昨夜執勤的尹遊卿和趙胡兒在補覺外,破虜燧的世人竟差未幾都起了,任弘出門來時,看到助吏宋萬在劈柴火,錢橐駝在燒火造飯。

積薪是烽燧內裡,那堆積起來的一摞摞柴草垛,日夜兼用,白日燃燒視其濃煙,夜晚則是熊熊大火。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