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改?”
說完回身拜彆,隻留下孫百萬和韓敢當大眼瞪小眼。
任弘毫不躊躇地說道:“我說過,匈奴在西遷,右賢王對烏孫之地早已垂涎三尺,五年以內,烏孫與匈奴必有一戰。右大將覺得到此為止,匈奴就不會進犯烏孫麼?倒不如藉此機遇,完整倒向大漢,我信賴這也是楚主之願。”
任弘找到了城中的吏士名冊,一一用胡楊木寫了墓牌插在墳頭,而孫百萬則帶著還能動的世人刨坑。
他指著那些大戰以後,在城外曬著太陽懶洋洋的烏孫人說道:“彼輩分屬於分歧的百長、千長、翕侯,族屬則或烏孫,或塞種,或月氏種。攻龜茲城時極力而戰,是為了財帛,昨日英勇殺敵,是因為龜茲兵弱,能夠多抓些仆從。可要逼迫彼輩去攻匈奴?那但是會死很多人的硬仗啊,任君猜猜會產生甚麼?”
到了次日,漢軍將士的屍身都已收斂結束,跟著賴丹守輪台的有兩百餘人,顛末四旬日守城苦戰,外加一次失利的突圍,共戰死一百五十人。
……
這一個多月時候裡,任弘搬來了烏孫的救兵,滅了龜茲,匈奴也冇有乾等著。
右大將不吝坦白:“大王子心軟,耳根也軟,我怕他再留於龜茲,會被任謁者壓服,一時打動,做出對烏孫國倒黴的事來。”
“若真打起來,泥靡會幫哪邊尚不得而知。故烏孫麵對右部擾亂東境牧場,一向持守勢,忍氣吞聲。”
而傅介子的救兵,現在應當從玉門關出發了吧,此行迢迢兩千裡,漢軍起碼還要一個月,才氣到達疆場。
另有二十餘人重傷殘疾,隻剩孫百萬等三十人重傷,還能走動。
除了死於戰事,被剝了頭皮砍了腦袋的一千多人外,剩下的龜茲人裡,有千餘人幸運逃脫了,剩下三千人則被烏孫俘虜。
嘴上說著,孫百萬還是刨完了最後一個坑,將賴丹的屍身也放了出來。
右大將一攤手:“見利則進,倒黴則退,麵對勁敵,便會一鬨而散,各回各家,這便是烏孫。民氣已散,人各念其家,我都不必然批示得動,更勿論外人。”
烏孫人感興趣的隻要頭皮,漢人則喜好斬首,因而和在龜茲城時一樣,兩邊各取所需。
這大抵就是孫百萬不竭改名的胡想吧。
固然任弘感覺,孫百萬實在的殺傷人數,能夠比這還多,但老孫對峙將大多數首級均分給其他袍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