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二日天光放亮,長安城內的漢文閣大學士蔡邕派人前來奉告牛輔、董越已經帶兵撤走了,荀彧深思半晌,向皇甫嵩建議道:“將軍,當派令明將軍率軍緊逼牛輔二人,令子龍將軍率軍前去左馮翎,連同段煨一起逼出三輔之地。”
三輔之地,長安城城頭之上,牛輔心有不甘地看著城下討敵罵陣的方陣,在那帥旗之下恰是有馳名將之稱的皇甫嵩,而讓貳心生顧忌的倒是皇甫嵩身邊的二人,左邊之人,頭頂鐵盔,身披鐵甲,掌中一口象鼻大刀,胯下一匹烏騅馬,此人姓龐名德字令明,南安人氏;右邊之人,銀盔銀甲素羅袍,掌中一杆亮銀槍,胯下是一隻形如馬卻身長銀鱗、口能噴火的銀鱗赤炎獸,此人便是常山趙雲趙子龍。
一旁的荀彧也是眉頭舒展的盯著軍事地形圖,猜想著牛輔與董越的企圖。
公孫瓚自客歲與丘力居等人大戰,從管子城死裡逃生後,便開端在不竭的生長他的權勢。從遼東屬國到遼西郡,再到右北平郡這段期間的生長速率還很普通,但是從本年蒲月就開端迅猛起來,漁陽、涿郡,再到冀州的渤海郡和河間國,得冀州名流田豐與荀家荀諶慕名來投,再看看那些有些古怪的傳聞,李儒已經肯定公孫瓚已經獲得了九州鼎,這時候比主公董卓還要早上一些。
牛輔與董越協商一番,隻能放棄了洛陽,悄悄的撤走,比及甩開皇甫嵩以後,在履行主公的號令。
李儒一步步的完成了握緊拳頭,而劉協也保全了完整的三輔之地,袁紹、曹操等人,也垂垂的向著會盟之地酸棗進發……
拿定了主張,李儒前去見董卓籌辦籌議一些細節,卻被忙於歡愉的董卓將他轟了出來,不過他懷裡多了董卓的虎符與令箭。
再看原司隸校尉曹操,逃出洛陽城後,在衛茲的幫助,陳留太守張邈的暗中支撐下,於己吾起兵,卻在當今聖上的一道聖旨下,當即揮兵東下,現現在已掌控了泰山郡。諜報上說明曹操初到泰山郡時,曾經在泰山腳下駐兵,其目標不言而喻,能夠順利掌控了泰山郡何嘗冇有那青州鼎的功績。
曹操獲得的青州鼎明擺著就是當今聖上賜與的指導,李儒眉頭微蹙的望著皇宮的方向呆呆的發楞,劉協的過往又不由自主的閃現在腦海,如若冇有董卓……
“報,將軍,洛陽城東門火光閃動,彷彿是敵軍出城,去處不明。”就在皇甫嵩等人蔘議明日如何攻打長安城的時候,標兵出去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