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上名流之風不是好事,主動向上的名流之風能夠導善去惡,引領民風,這也是張遼在河東所實施的,河東書院行的就是這個理念。
他又叮嚀史阿:“阿衡,汝帶三百擊刹,與子義同去嶗山刺探環境,嗯……側重在嶗頂之南,道觀以後,那道觀隻是粉飾,承平道的老巢應當在山穴中。記著,必然要謹慎,多刺探環境,不要輕舉妄動。此計為打草驚蛇,允誠他們在各處突襲神壇,恰是令承平道墮入鎮靜,各路頭領退回老巢乞助,汝與子義便守在嶗山,他們返來一個,汝等便緝捕一個,而後將他們老巢看好,務要一網打儘!”
太史慈不想張遼一上來便如此重用他,要曉得張遼部下現在統共也不過一千五百人,就交給了他三分之一,足見信賴了,他忙躬身拜道:“慈誓死效命,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不錯,非常隱蔽。”太史慈必定隧道。
當然,在張遼看來,邊讓等名流當然自大不遜,但也不至於滿門抄斬,而孔融比之邊讓之流還要強很多倍,畢竟孔融在北海國事真正為百姓做了事的,隻是有些處所做的不好罷了。
張遼嗬嗬笑道:“二哥,我是青州牧,要見也是他該來見我,而非我去見他。”
至於鮑信說的孔融不會用人才,那倒不算甚麼,畢竟天底下不會用人的人多了,隻能說他不能做一方諸侯。現在張遼占有東萊郡,與北海國毗鄰,他更是青州牧,孔融不會用人,對他而言反倒是件功德,恰好挖牆腳。
並且他先前問過太史慈,連東萊郡的大多數人都不曉得承平道的老巢,正因為如此,承平道的警戒性就會相對差一些,本身的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直搗黃龍之計勝利的概率會很大。
如果孔融是平常名流,白身一介,他去見孔融能得愛士之名,與運營青州無益,但現在孔融是北海相,是他的部屬,有著明白的上下級乾係,一個下屬上任後主動去拜訪部屬,這就不是禮賢下士了,而是全無政治腦筋,隻會讓人嗤笑,更失了名譽。
張遼嗬嗬笑了笑,這個動靜還是他從左慈那邊刺探來的,平凡人還真不曉得。
不過如何措置好與孔融的乾係,也需求考慮一番。
但名流之風是一柄雙刃劍,關頭是需求指導,不能走偏,也不能冇有任何製約。如平原陶丘洪,與邊讓齊名的當世名流,部下毛也冇有一根,就想著與八廚之一的王芬運營拔除漢靈帝,終究被華歆禁止而罷,與其說是膽小,不如說是老練無腦,畢竟是被名譽衝昏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