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1頁/共6頁]

初平三年正月十七,袁紹與公孫瓚在界橋全麵開戰,疆場開在界橋南二十裡平原之上。

在大敗三十萬黃巾以後,公孫瓚一麵分兵進入青州爭奪青州之地,一麵不顧酷寒,親率白馬義從和麾下三萬精銳步騎,挾東光大勝之勢,從渤海郡敏捷南下,進入冀州清河國,直擊袁紹駐紮在此的兵馬,袁紹兵馬全無抵當,望風而退。

董卓部將中,除了牛輔與賈詡外,其他與本身交好的就是段煨、徐榮和樊稠了,但段煨和徐榮已經投奔了朝廷,樊稠在關東,更不知在甚麼處所,鞭長莫及,其他的張濟與本身冇甚麼友情,董越已死,李傕、郭汜和楊定更是與本身有仇,眼下臨時能收攏的也就這些了。

而李傕、郭汜這邊,他們還冇比及赦令,就又聽到了王允將蔡邕下獄之事,頓時絕了求赦之念,王允連董卓強征的蔡邕這個士人都問罪了,何況他們這些董卓嫡派。

朝廷對涼州的政策非常失利,當初的涼州之亂剛開端是羌亂,到厥後就完整成為涼州漢人和豪強所主導的兵變了,如現在涼州的三雄師閥,馬騰、韓遂和宋健都是漢人,本來的幾個頭領王國、邊允、閻忠,也都是漢人,足見涼州漢人對中原和朝廷的痛恨。

而麴義卻批示著盾陣步步向前,先登營在前,刀斧砍人砍馬,弓弩手在後上駑發箭,輪番轉意向前。

軍陣之前百步,麴義帶著八百先登死士,列成扇陣作為抵抗前鋒。扇陣以六尺大盾緊密擺列,防護前部和擺佈,陣中八百死士手持刀斧在前,一千強弩兵在後,低伏不動。

賈詡提出建議,率眾向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若能事成,安危可保,當奉國度以征天下,若不成,便回涼州,也有退路可保。

“殺!”顏良和文醜大吼一聲,將旗向前,全軍齊動。

公孫瓚在中軍頓時,已經能清楚的看到袁紹軍陣,但見軍陣固然陣列周到,但禮服稠濁,陣前更有一個不過千人的盾牌陣,頓時大笑道:“袁本初此是以雜兵遊勇企圖抵擋吾幽州精銳乎?那小陣不過千人,也欲以盾牌擋吾白馬義從乎?公然是一介庸儒,不通戰事。”

除此以外,另有師父賈詡,賈詡半月前剛被董卓免除河東太守之職,重遷為中郎將,部下兵馬不會太多,估計也就五千擺佈。但師父的掌控力要比牛輔強,並且從河東分開時還帶走了宋超和蔣奇作為臂助。

“嗚!嗚!嗚!”兩支馬隊呼喊著,各個搭箭在弦,朝袁紹軍陣衝去。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