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興臉頰不由抽搐了下,郭嘉則是哈哈大笑。
張遼咧了咧嘴,這個彆例不錯。郭嘉說的隱晦,但實際上就是要藉助董卓的名頭,先強行管控了鹽池再說,讓董卓擔個惡名,恐怕眼下也冇多少公卿和豪強趕去質詢董卓。
郿塢靠近關中和涼州的交界之處,董卓修建郿塢,就意味著大誌壯誌儘失,隻籌辦享用了,要留後路。
屯田最好的結果是集合一片停止,既便於辦理,也不至於與其他自耕地混亂,這一塊處所倒是很合適,大多地盤荒涼,少數的自耕地也便於遷徙。
河東鹽池自三皇五帝之時就開端出鹽,至現在,此地出產的鹽,北輸幷州,西輸關涼,南輸雒陽,東輸冀州、兗州。
並且對於此後鹽池的官營和公營,他也冇想好。伶仃官營的弊端不小,產量會縮減,公營題目更大。他想到了後代的鹽引,究竟上後代也冇有完整官營,隻是合營。
“都有哪些世家?”他又問道。
張遼聞言,不由皺起了眉頭,三十多個世家豪強……如果他直接采納暴力肅除的手腕,估計立時就是四周楚歌了,這河東太守怕也不能做了。
解縣一帶,地步頗多,他們一起向西數十裡,陣勢極其平坦,兩側都是郊野和密林,但很多地步卻都荒涼了。
漢武帝時,遠擊匈奴,破鈔龐大,為了收攏軍資,實施鹽鐵官營,收山海之利,但漢武帝身後,霍光輔政,活著家豪強的鞭策下,又規複了鹽鐵公營,到了後漢,曾有天子嘗試規複鹽鐵官營,但擰不過世家權勢,以失利告終。
漢武元狩四年,用桑弘羊等言,興鹽鐵之利,天下鹽官凡二十八郡,而河東安邑為首,隨後很多天子都曾親身來看鹽池。
河東鹽池分為兩個大池,一個在解縣西北,謂之解池,東西二十五裡,南北二十裡。一個就在安邑縣西南端,東西長五十一裡,南北寬六裡,週一百一十四裡,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鹹水湖。
公然,毌丘興神采也頗是凝重:“此地鹽畦,計有三十多家參與此中,河東、河楠、弘農、幷州、關涼乃至河內均有。”
“與民爭利?”張遼哼道:“兩百年以來,倒是一向實施鹽鐵公營,冇見到百姓富庶,反倒是肥了那些世家豪強,與平常百姓有何好處?”
現在的鹽池便是由處所豪族掌控,而朝廷隻派出鹽官,收取鹽稅。
他的政令已經下去近一個月,按說上麵早該行動了,現在這裡如何還全無動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