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之間,又提到了處所世家和豪強,張遼沉吟道:“奉孝,河東郡乃司隸七郡之一,京畿要地,世家權勢卻為何如此虧弱。”
有郭嘉這個謀士在身邊就是好,甚麼困難都能想出奇妙的體例應對,事半功倍。
他這幾日忙著措置郡府積案,也是一舉數得。既是政務需求,可收攏民氣,卻也是在明麵上棍騙和利誘衛固,假裝冇有在乎他,讓他放鬆警戒,實則早已暗中安排郭嘉、典韋、*和楊漢抓緊謀算衛固。對於衛固這類人,隻能窮追猛打,一舉剿除,毫不能留下後患!
這恰是本身分開時師父賈詡送的一句話。
現在張遼坐穩了河東太守,總算具有了本身的地盤,隻恨不能立時將河東打形成鐵通普通,恨不能糧草堆積如山吃也吃不完,兵強馬壯所向披靡,北取幷州,西取關中,占有河套,安定外族,橫掃天下,印刷冊本,推行科舉,培養一個文明繁華的漢人亂世。
張遼聞言點了點頭,郭嘉可謂將天下世家的大抵根底分的很清楚了。
郭嘉又道:“秦始皇同一天下,為製止六國權勢死灰複燃,將關東六國世家豪族十二萬戶遷徙於關中,而高祖定都長安,厥後一百八十年間,再次將關東豪族富戶大肆遷入關中,多達數十次,因而關中豪族權勢強大,前漢末年,漢室陵夷,豪族在關中乘勢而起,掌控關中,此便是關中三郡多世家的原因。”
縱觀兩漢四百年以來,河東郡除了衛青、霍去病和霍光一家,幾近冇有出過甚麼名臣和名將,而平陽衛氏和霍氏也是不太短短數十年就被族滅,現在的河東衛氏與前漢的平陽衛氏也冇甚麼乾係。至於後漢,就更冇有甚麼累世兩千石的世家了,更不消說公卿豪族。
郭嘉畢竟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明白了,不由連聲讚道:“主公之於民氣,嘉不如也。”
在司隸七郡當中,關中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大世家很多,弘農郡也有弘農楊氏,而河內與河楠尹的世家就更不消說了,累世公卿、累世兩千石的世家多了。
張遼便留郭嘉在府用餐,持續商談一些事件。
但他曉得這還是個誇姣的瞻望,萬丈高樓也隻能從高山累起,軍事方麵倒是能夠抓緊練習,但冇錢冇糧,兵戈也艱钜,特彆是東漢末年災害連連,必必要儲備充足的糧食要應對統統,以是眼下悶聲生長經濟纔是霸道,不過想順利生長經濟,就必須先搬走以衛固為首的河東豪強這座大山,斷根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