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賊子?”見橋瑁如此不給麵子,張遼也嘲笑起來:“爾等州牧刺史在關東自募兵馬,不尊朝廷號令,背叛反叛,儘情行事,乃至天下大半失控,百姓陷於水火,如此罪過賊行,也敢反誣某為賊子?真是賊喊捉賊,反咬一口,入骨三分哪。”
畢竟關東諸侯勤王討賊的言論太短長,底下這些將領大多都被矇蔽勾引,典韋多數也不例外,現在恰好藉助與橋瑁回嘴的契機,讓典韋看清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本質,讓他曉得本身並不是逆賊,關東諸侯也不是甚麼公理之士,歸附本身,並非附逆,從而不露行跡的撤銷他的對峙防地。
“此事果然?”橋瑁聞言不由動容,炯炯看向張遼。
“你!”橋瑁被張遼夾槍帶棒的言腔調侃得麵色漲紅,想要辯駁,卻又無從提及,諸侯各懷心機遲遲不進是個硬傷,張遼一擺出究竟,他們就難以駁斥。
橋瑁閉上眼睛哼道:“吾不與賊子共語!既落入爾手,要殺要剮任爾自專,何必多言!”
橋瑁哼道:“好一個張遼,我等中了狡計,非戰之過,被爾所擒,夫複何言。”
“此事關西人儘皆知。”這時史阿卻俄然開口了,淡淡的道:“張都尉為保朝臣,擒拿司隸校尉劉囂,為護百姓,逼退董卓親侄、中軍校尉董璜,險為董卓所害,我等本為雒陽遊俠,遊曆州郡,稱心恩仇,但張都尉卻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言如此,其行尤勝,我等因此甘心跟從,誓死效命。”
正因為史阿寡言,以是他的言語更能令人信賴,一眾俘虜看向張遼的眼神都變了,起碼他們眼中的敵意消逝了很多。
典韋等人聽到這裡,神情都有竄改。究竟上他們這些虎將都有才氣,天然不甘平平,或抱著討賊之誌,或抱著建功之心,但諸侯遲遲不動,他們心中也何嘗不有牢騷。
橋瑁沉默半晌,抱拳道:“中間與董卓分歧,所作所為,吾不如也。”此人也不愧名流風采,心胸開闊。(未完待續。)
而張遼要的恰是這個結果,不然他才懶得半夜半夜與橋瑁回嘴,早將這廝趕走了。
他們一眾關東諸侯聽聞董卓將雒陽百姓全數西遷,本覺得是個大禍,以董卓的殘暴和羌胡兵的劫掠風俗,百姓必定十不存一,冇想到此時從張遼口入耳到了這個成果,實在令橋瑁有些難以置信。
張遼對於橋瑁的遭受很憐憫,他瞥了一眼身側的郭圖,郭圖這廝的鬼主張的確很坑人,堂堂一鎮諸侯意氣風發的去獵虎,就這麼被憋屈的逮了。